戊戌变法唯有一项成果得以留存并影响至今
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这次改革,有改革政府机构,有发展私营工矿企业,也有开办新式学堂,推动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等,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对当时的人们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当然,尽管维新派的设想很好,还得到了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但还是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在苦苦坚持了103天后以失败收场。伴随着变法的失败,变法的许多成果无疾而终,只有一项成果,得以留存并影响至今。
这项成果就是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自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光绪帝的极力支持。光绪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随后,梁启超起草了奏拟章程。仅仅过了二十余天,光绪帝就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
根据梁启超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采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以培养人才为核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我国第一所有中央政府设立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现显示了他不凡的一面。首先,京师大学堂有双重职能,不仅是当时的最高的学府,也是清廷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次,京师大学堂很大部分传承国子监,尤其是在职能和学统方面几乎一脉相承,因此也吸引了各方之优秀士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新政陆续废止,唯有京师大学堂留存下来。当然,慈禧保存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萌芽早,得不废”。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尽管得以留存,但受时局影响,京师大学堂没过多久便被迫停办,后来又恢复办学,并增设了仕学馆和师范馆。
在近现代史上,京师大学堂的影响很大。首先,在民族危机严重之时,京师大学堂的师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清末的拒俄运动,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都树立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次,我国的很多大学可溯源自京师大学堂,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现在仍然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