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两百多年都解决不了的蒙古问题,清朝是如何几十年就解决的
还不知道:明清蒙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蒙古曾经凭借无人可比的骑射功夫,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一个空前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人全盛时期,几乎整个亚洲和一半的欧洲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都曾被他们征服过,然而,强大的蒙古人也逃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公元1368年,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伐元朝,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蒙古人被迫退出了中原,回到了蒙古草原上。
然而,蒙古人虽然退出了中原,但他们仍然占有辽阔的蒙古草原,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从此,明朝与蒙古开始了长达200余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明朝却始终无法彻底征服蒙古。
早在明太祖时期,元顺帝北逃以后,仍然是北元的皇帝,占据着蒙古草原,始终威胁着大明的北部边防。雄才大略的明太祖为了消灭蒙元,曾先后七次北征蒙古每次都取得了胜利,特别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9月,明太祖派大将蓝玉率军15万北伐蒙元。;蓝玉得知元顺帝在捕鱼儿海之后,立即昼夜兼程赶往捕鱼儿海,元军无所觉察。大军到后,元太尉蛮子仓促拒战,被杀。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男女共七万余口,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捕鱼儿海之战是明军对蒙古取得的最大胜利,北元主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北元小朝廷也从此不复存在。蒙古也因此分裂成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明太祖的七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北元也因此灭亡,然而,分裂后的蒙古仍然实力不俗。明朝依然没有彻底征服蒙古。
明太祖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在位时,他的最大威胁就是在北方边境拥兵自重的皇叔们,其中以占据燕云地区的燕王朱棣实力最强。建文帝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听信手下官员的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削藩,最终惹怒了燕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发起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朱棣最终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明成祖也是一个马上天子,雄才大略。
明成祖在位时期,明朝国富兵强,为了消除蒙古的威胁。明成祖也曾经效仿其父,五次御驾亲征蒙古,虽然对蒙古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因为,草原辽阔,而蒙古骑兵来去如风。使得蒙古人容易逃脱,明成祖的五征蒙古其实收效甚微。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和他的儿子明宣宗在位时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放弃了北方大片土地,对蒙古主要采取守势。这也使得明朝对漠北的控制力度大减,蒙古三部中的瓦剌乘势而起,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惨剧。
明英宗时期,瓦剌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逐渐成为明朝北方的重要边患。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
最终,明朝几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击败,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多名官员战死,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最可怕的是明英宗居然被瓦剌人俘虏了。“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建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明朝也因此由盛转衰,耻辱的是连皇帝也被俘虏了。这也表示蒙古仍有相当的实力。
明军被瓦剌击败,连皇帝都被俘虏了,明朝的大臣们拥立郕王朱祁钰继位,这就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明代宗。明代宗好不容易打退了蒙古,但从此再也无法保持对蒙古的优势了。甚至到了嘉靖帝时,蒙古大军打到了北京城下,而几十万明军不敢出战,可见此时明军已烂到骨子里了。
从此明朝对蒙古多采取守势,对蒙古人的侵略束手无策,直到后来,蒙古人投靠了新近崛起的后金,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明朝,明朝最终也因为内忧外患而灭亡。
总结起来,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明朝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的实力。通过军事征伐来确保明朝对漠北草原的控制,但是军事征伐只能收一时之效。
到了明英宗时,好大喜功的明英宗妄图取得先祖的辉煌功绩,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北伐,最终兵败被俘。明朝也从此失去了对漠北的控制权。之后,明朝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战果不大,只能对蒙古由攻转守。
而清朝则大不相同,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清军也对蒙古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进攻,同样收效不大。但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在打击的同时,也采取了分化拉拢的策略。清朝和科尔沁部就关系极好。皇太极也在科尔沁的帮助下,打败了强大的林丹汗,彻底征服了漠南和漠西蒙古。
但是,漠北蒙古中的准格尔部却乘机强大起来。准格尔部的杰出领袖葛尔丹统一蒙古各部,实力强大,成为清朝的巨大威胁。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为了消灭葛尔丹,曾经三征准格尔,最终消灭了葛尔丹。但是,准格尔依旧是清朝的威胁,直到乾隆帝时,清军才消灭了准格尔,彻底征服了蒙古各部。
那么为什么明朝200多年也无法征服蒙古,而清朝却只花了几十年就平定了蒙古呢?
一。明清两朝采取的策略不同。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太祖和明成祖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在这一时期,明朝对蒙古主要采取军事征服的策略,这个策略虽然有效的打击了蒙古的力量,但是只能收一时之效,并不能彻底地解决蒙古问题。到了明英宗时,志大才疏的明英宗贸然出兵,不仅没有打败蒙古,反而被蒙古人俘虏了,这一战,也揭开了明朝外强中干的面具,使得蒙古人认清了明朝的虚弱本质,明朝在军事上无法占到上风的情况下,更无法征服蒙古了。
而清朝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也采取了分化拉拢的策略。清朝极力拉拢科尔沁蒙古,采取了联姻的策略。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庄妃大玉儿,以及皇太极一生的挚爱海兰珠都出自科尔沁。清朝得到了科尔沁的帮助之后,加强了对蒙古的控制力度,不费一兵一卒就多了一个强力盟友。
二。明清两朝的政权性质不同。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政权。农耕民族的典型特征就是,军队多是步兵,善于攻城和守城,但是对于辽阔的草原却不习惯。蒙古人多是骑兵,来去如风,而且,明军对草原不熟悉,很难找到蒙古的主力与之决战。这也就无法消灭蒙古的有生力量,比如明成祖的北伐,动辄几十万大军,耗费很大,却难以找到蒙古的主力,因此收效甚微。
而清朝原本是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女真族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入主中原后,成为了游牧和农耕的二元式政权,兼具两者的优点。这使得清朝骑兵熟悉草原作战,同时,清朝和科尔沁等蒙古部落联盟,由他们充当盟友和向导,清军很容易找到蒙古军,也因为清军是骑兵,蒙古人一旦被咬住,很难逃跑。
三。明清两朝君主不同。
明朝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堪称千古一帝外,其他皇帝大多只能算是守成之君。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明朝对蒙古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守势,明英宗到时主动攻打蒙古,奈何能力不足,打虎不成反被虎咬。
而清朝的皇帝从努尔哈赤一直到乾隆都堪称明主,国力一直处于上升期,在这个阶段,清朝通过武力征讨,分化瓦解的方式一步步蚕食蒙古人的生存空间,使得清朝和蒙古的实力对比越来越有利于清朝,最终乾隆帝时一举消灭了准格尔,征服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