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专政连杀三位皇帝,为何自己却不称帝?
宇文护是宇文泰之侄,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三帝,为何自己却不称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宇文护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是宇文部族首领,据关陇之地,拥立北魏宗室,建立了西魏政权,然而还没有等他实现他的霸业,西魏恭帝元年,宇文泰就病逝了,临终之前,他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为什么宇文泰是交给自己的侄子,而不是交给自己的儿子呢?
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西魏自建国始便一直存在莫大隐忧。宇文泰开创了府兵制,将本部武川镇军和关中汉人豪强,捏合成了一个关陇八柱国集团,方能长期和继承了北魏中枢、统治关东大地的高欢政权抗衡。所以新的掌权者,必须要能够协调和其他柱国之间关系平衡,还要能够压得住这些柱国,简而言之,这时候的宇文家族,还处于政权不稳的时候,宇文泰没有别的法子,他的儿子们都还太小,根本撑不起这个场面。所以他只能将权力移交给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在实力和威望上,他都可以压住其他柱国,稳定宇文家族的天下。
宇文泰也没有看错他的侄子,宇文护征得了柱国之一、元老宿将于谨的支持,安抚内外,稳定人心,使局面得以稳定,进而迫使西魏皇帝禅位,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称帝,自封大司马,晋国公,后又进位大冢宰,并陆续除掉意图争权的赵贵、独孤信二柱国,巩固强化了宇文氏一族的权力,可说是柱国共治体制的西魏帝国,转化演变为君臣体制的北周帝国的实现者,北周王朝的实际建立人。
并且,虽然宇文护贪恋权势,可他骨子里并不想谋夺帝位。他秉性宽和,事母至孝,礼敬大臣,专执国政的十余年里,息兵养民,积蓄国力,扶植西梁,对北齐、突厥、南陈都实现成功外交,使得北周国力增长迅速,渐成天下三国之冠,为后来一统北方乃至整个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宇文护,想手握大权,但最开始,并没有想要谋朝篡位。
但是他的堂弟们不会理解他一直以来平衡各方势力,稳定北周局面,发展壮大北周所耗费的心血,他们所看到的,都是自己身为皇上,手里的权力却还没有宇文护这个臣子的大。他们当然会心里不平衡,于是总想除掉宇文护,没有想到反而被宇文护先杀了,宇文护在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其手段也让大臣们闻风丧胆。
而后来登基的宇文邕从前面几个皇帝身上,汲取了教训,他隐忍了十多年,等到自身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终于将宇文护杀死,并灭其儿孙、党羽。但宇文邕并不是个蠢材,他了解宇文护并无谋朝篡位之念,只是他也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他要将权力从宇文护手里夺过来,就必须杀了宇文护。
所以数年后,宇文邕即恢复了宇文护国公的爵位,追谥为贬义性的“荡”,虽然有贬义之心,批评了宇文护控制皇帝,连杀三帝的做法,可也承认了宇文护对北周王朝做出的贡献。
宇文护为何敢杀皇帝,却不敢称帝呢?
关于这个问题,曾有不少人觉得宇文护是想效仿曹操、司马懿,只想做个新朝的奠基者,而让自己的儿子称帝,以此减轻自己的历史骂名。然而,他都已经杀过三个皇帝了,即便不称帝,骂名就会小么?其实,关于他为什么不称帝这个问题,我们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他所处的境地、时机便很好理解了。
从个人情感上看,宇文护确实想少担负一些历史骂名。他或许想效仿曹操、司马懿,但他却不是北周的奠基者。北周的奠基者是他的叔叔宇文泰,所以他杀了西魏的皇帝之后,只能拥立宇文泰的儿子才能获得支持。关于这个原因,同样适用于他杀了宇文觉之后。因为宇文觉确实也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
而到了他毒杀宇文毓的时候,虽然世人皆知到是他做的,但他毕竟没有公开承认。所以宇文毓临死前亲自传位给弟弟宇文邕,他也不好反对。宇文邕继位之后,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原本想着逼迫皇帝逊位的,却不巧的是,他几次东征都大败而归,声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当然,那些表面的事件和他个人情感上的事情都不是妨碍他称帝的最根本原因。他之所以敢杀皇帝,却不敢称帝,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威望不够。前面我们说了,宇文泰是八大柱国之首,他宇文护虽然是宇文泰的侄子,却也只是宇文泰的家臣,其他掌握军权的柱国之所以支持北周,其实支持的还是宇文泰的威望。他宇文护倘若夺了宇文家的主位,极有可能会引起大臣们的反抗。
而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门阀的林立,皇族与门阀之间既是君臣的关系,却也是相互合作、支持的关系,他宇文护在长安的势力再大,也不敢与国内的所有门阀为敌。所以,他之所以敢杀皇帝,主要是因为皇帝只不过是个维系门阀和谐的标志罢了。只要这个标志还是门阀们认可的宇文泰后人,就不会有什么要紧。
而一旦这个标志不再是宇文泰的了,其他门阀便也不会再忌惮宇文家的势力。届时不仅北周的政权有可能不保,他整个宇文家族都极有可能被群攻而灭。即便他宇文护再有野心,也断不会拿整个家族和政权的存亡做赌,毕竟他也非昏庸之辈。所以,他不称帝的原因虽算不得什么秘密,却也让人相当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