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骑兵能将蒙古铁骑赶走,大明骑兵到底有多强大
还不知道:大明骑兵有多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帝国诞生于一个微妙的时代,由于未能点出板甲科技,火器的发展使得具装骑兵向轻型化方向发展,被称作“火药时代的停滞”。但这绝非说重骑兵在明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从帝国的建立到衰亡,大明具装骑士们依然扬鞭跨马,在帝国的疆土上纵横奔流。
元末到明代蒙古骑兵的重装化
从元末到明代,由于被驱逐出中原导致的财力衰退,蒙古骑兵的装备严重削弱。然而有意思的是,蒙古人拥有的极少量具装骑兵却向着重装化的趋势发展,其装备重量超过了蒙古帝国崛起时的重骑兵。
事实上,元末名将王保保与各路义军作战时,其麾下的重骑兵更加类似女真金国的战术体系,其兵源则以汉人为主。
在东平大战中,王保保就以凶猛的具装骑兵冲垮山东红巾军的重步兵方阵,取得斩首万余级的战果。但随着王保保损失主力而逃亡漠北,不得不依赖于蒙古兵源作战,其重装建军思路就影响到漠北的蒙人身上。
失去了可靠的汉人冲击骑兵之后,蒙古高原上的蒙人也不得不依赖阿尔泰山等地的铁矿资源训练重骑兵。由于缺乏火器,他们很多时候需要靠重骑兵冲击来对抗明军方阵。
地近西域,利于获得精铁良马的瓦剌人一直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铁骑”,朱棣北伐时曾率神机营与瓦剌首领马哈木的铁骑激战,关于土木之变与京师保卫战的资料《都御史罗公通传》记载“虏所恃者铁骑,夜环以为营”。东部的鞑靼人在雄主在位时也会建立具装部队,史载“俺答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甲,刀剑锋利,官兵望而惮畏,不敢交战”
“其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铦利,望之若冰雪”。
当然,由于蒙古高原的军工产能限制,蒙古人的装备总体上简陋,在明中晚期甚至屡屡发生入寇只为抢劫铁锅的窘事。一味强调蒙古人重视重骑兵,无疑是以偏概全。
彪悍的明初骑兵
由于受到元朝的影响,明初重骑兵呈现于双重骑兵的属性,既重视冲击格斗,也使用弓箭。绝大部分明军重骑兵使用2.5米左右的透甲枪,但也有使用4-5米长骑矛的。
但是我们考虑到元末北方军阀往往建立具装军队,以及明初火器发展程度有限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明朝初期的具装骑兵盔甲会较重,长骑矛也更多。
1380年的蔡家庄之战中,40名明军重骑兵对1000名蒙古骑兵发起攻击,付出极大伤亡将对手牵制,同时明军步兵高速移动到蒙古军后方,夹击下擒获了蒙军统帅,大破蒙军,证明了明军重骑兵的强大格斗能力和韧性。
在著名的定边之战中,1.5万明军对抗号称多达30万的麓川军,明军骑兵先是在战前的对阵挑战中射杀麓川军骑象骁将,趁机击破象阵掩杀一阵,而后在真正的决战中负责两翼,对麓川骑兵形成绝对压制,使得战败的麓川军无路可逃,损失过半。
而朱棣北伐的忽兰忽失温之战当中,明军骑兵与居高临下扑来的瓦剌重骑兵对冲,丝毫不落下风,虽然此战的胜利是和神机营配合的结果,但也体现出明前期的重骑兵具备惊人的冲击能力。
明朝重骑兵的轻装化
可能是从永乐朝开始,明朝重骑兵向轻装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是因为火器的发展,能够以此替代原来全具装骑兵的破阵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要在漫长的九边上对付机动力强的蒙古和女真人,明军骑兵本身也不得不追求机动性。
河西走廊的水土衰退,既影响了明朝本身的优质战马来源,也不利于通过丝绸之路获得战马。而明军为了对抗韧性极强的蒙古人,又往往需要长期作战,因此具装骑兵绝大部分都只是披挂皮装的半具装骑兵,“只护紧要之处”,因为“铁甲且重,不能久驰”。
显然,哪怕比起蒙古崛起时使用五件分体式马铠的具装骑兵,明军重骑兵都要轻装一些。然而,这是否就说明明朝中后期的骑兵战斗力不如蒙古骑兵呢?
未必。
重视战技的明军骑兵
我们必须指出,一味强调装备的重量来判断具装骑兵的战斗力,无疑是不科学的。在诺曼人崛起时,诺曼重骑兵的马铠大多只是半身式,远比拜占庭重骑兵马铠要轻,然而因此却能靠更高的速度使得夹枪冲锋发挥出更大威力,而双方对决的底拉西乌姆会战便以拜占庭人的惨败告终。
后世随着火器的发展,著名的欧洲胸甲骑兵也变得使用轻型马铠乃至不使用马铠。由此,我们决不能认为明军将重骑兵轻装化的选择是错误的。相比蒙古人,明军骑兵更重视战技的磨炼,往往能以寡击众。
即使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军依然有着使用长骑矛,夹枪冲击的训练,《武艺图谱通志》载:
“柄长十五尺,其法
初出马。右手执辔。左腋挟枪。作新月上天势。右手执前。左手执后。高擧过额。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后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后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仍作弄枪。右内挥一次。左内挥一次。如是者无定数。”
由于马政的废弛与财政的衰退,明朝中后期骑兵数量严重下降,面对漫长的边疆力不从心。然而北方军队家丁化的结果,却是数量不多的明军骑兵的作战技能反而上升了。
而且,相对于偏好骑射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在磨炼无论是冲击还是格斗的近战技巧时都更加讲究,明朝骑兵近战能力胜过蒙古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集群持枪冲锋的明军骑兵,其势如枪山密林,森森而至,能令偏向于机动作战,不擅长打硬仗的蒙古人恐惧。嘉靖十三年(1534年)二月,总兵王效以800精骑击退万余蒙古人,类似的战绩在明朝历史上不胜枚举,大将马芳甚至多次率精骑深入蒙古高原,击败蒙人优势兵力甚至俺答汗本人。
相比明朝前期骑兵和火器部队配合作战,明中后期的骑兵部队由于追求机动性,往往直接使用火器,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明军骑兵使用佛郎机等火器给予日军很大的杀伤。
大明铁骑的落日
虽然如此,但由于远离欧洲的信息滞后,没有来得及引进板甲技术,明后期的具装骑兵相对于同期的西欧还是有所落后的。
当面对女真崛起,明朝腐朽的国家机器无法维持大量的精锐骑兵,才更使对抗满洲时明军骑兵表现得捉襟见肘。
事实上,对抗满洲人时,明军骑士仍然不乏高光表现。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骑兵将领贺世贤数次以小规模的骑兵部队发起突击,击败后金,史称“数角斗有功”,前后歼灭女真兵千人左右,甚至可能击败过努尔哈赤本人。在松锦大战后,吴三桂凭借其精锐的“夷丁突骑”以较少的兵力和资源,仍能坚守宁远两年,多次挫败满洲的进攻。
然而国势已颓,明王朝气数已尽,并非一两支强悍骑兵部队的奋战就能拯救的。
随着崇祯帝吊死煤山及各个内斗的南明小朝廷相继覆灭,大明王朝和曾经为它抛头颅洒热血的明朝铁骑们,都被埋藏在史册的尘埃当中。但这不妨碍我们怀想千古,追忆曾经的大明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