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清第一商帮晋商,走向了没落的真相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清第一商帮晋商。

  看过当年央视的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对剧中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群体有着深刻的印象,对他们所具有的强大的能量以及他们独特晋商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但仅仅通过一部电视剧来认识这个在明清时期,称雄了中国商界五百余年,在世界经济史上与意大利商人齐名的传奇商帮,终究只是管中窥豹。所以,今天我们总体地聊一聊这个明清第一商帮的兴亡史。

  应该说,晋商这个群体的在明清时期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早在先秦时期,其实山西地区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早期的大型商业活动,可以说山西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经商传统。进入封建社会后,山西商人发扬优良传统,在各个时代都发挥着它们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商界不断打响自己的名号。

  晋商虽然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但真正崛起为中国商界的顶尖商帮的时间还是要追溯到明朝。明朝时,由于明朝政府与北方蒙古政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明朝政府专门在边境设立了九大边防重镇,但由于这些地区都远离中原统治中心,所以物资的供应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朝政府想到了和商人进行合作,让商人来担任为边防驻军运输物资的任务,然后朝廷放开一定的官盐贩卖资格来作为寄予商人的报酬。而山西的晋商正是这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获得了贩卖官盐资格的晋商,财富的累积相当迅速。(毕竟在普遍缺盐的古代,卖盐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更不用说晋商还是拥有着官方所承认的官盐贩卖资格)

  虽然晋商赚了大钱,但并不意味着晋商就能高枕无忧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界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和晋商同为中国三大商帮的徽商和粤商也陆续崛起,对晋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为了谋求更强大的竞争力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晋商逐渐发展出了类似于现代企业的股份制的“东伙制”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晋商由一个松散的商人群体,组建转变为一个巨型的地方性商业集团组织。这为晋商的崛起和兴旺奠定了组织基础。

  明朝阶段的晋商,虽然已经开始崛起为中国的顶尖商帮,但让晋商真正达到鼎盛地位,其实还是清朝。晋商由于在明朝获得了向边军运送物资的资格,所以对晋商来说,与外部势力打交道其实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这就使得晋商在明末时期,很早就接触到了当时还处于山海关外的东北地区的满族后金政权。

  处于物资极度匮乏状态下的后金政权,对于能够为自己提供情报和物资的晋商群体非常的优待和尊重。之后清兵入关,为了谋求山西商人对清政府的支持,入关的清政府继续保持对山西商人的礼遇,甚至于主动让山西商人来垄断了对蒙古的贸易,使晋商为清政府更好地控制蒙古地区作出了贡献,成为了货真价实的“皇商”。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皇商,其实就是垄断的资格证,凭借着清政府的支持,晋商走向了巅峰,成为了中国商界的执牛耳者。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封建政权的高度紧密的联系,既成就了晋商的传奇,也在后来使得晋商在近代走向了衰落。到清末时期,大量的农民起义以及后来的革命运动此起彼伏,动荡的时局使得晋商引以为傲的金融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晋商的资金在战乱中不断蒸发,大量票号倒闭。

  而晋商本身长期的传统商人思维,也限制了晋商向现代化商人的转型。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具有的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想,使得中国古代的商人在赚取大量利润后,并不是想着将利润再次投入生产,扩大自己的资本来追求更高的利润,而是将大量的收益投入到了购买土地上,从而无法与进入中国的外来资本相抗衡。

  所以,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走向近代的晋商,虽然拥有着无比雄厚的资本,却因为自己与封建政权的高度捆绑,以及固守自身的传统商人思维等原因,在向近代化资本转变的过程中落在了时代后面,从而无法满足近代化对资本的要求,逐渐地在于外来资本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正所谓,时代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晋商在明清时期顺应了封建政府的需求得以崛起,而最终也因为无法顺应近代对资本的新的需求而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