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何六代不出昏君,看看秦国处境就知道了

  对秦国昏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秦国为什么六代不出昏君?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原因吗?

  我们也都了解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的诞生为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家形势埋下了伏笔。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在地理与自然环境方面就处于一个劣势的存在。

  然而却能够笑到最后,吞并所有的诸侯国,建立了秦朝。总的来讲,秦朝的建立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秦国的君主很少出现昏君,其实这也是秦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01处境艰难

  春秋时期秦国还并未真正的强大起来,秦国就已经处在了两个大国夹在中间的窘境中。而这两个大国就是晋国与楚国,与之相比秦国顶多算得上是一个二流国家,国家的综合实力都要远远低于这两个国家,秦国唯一做的也只有选择蛰伏。

  除此之外,在秦国的西面还有一个义渠国,另外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对于秦国能否能继续生存下去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并且魏国也曾多次与秦国发生战争,并夺走了对于秦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河西之地。在这个时候秦国有很多皇子为质于他国,不得不说此时的秦国真的很艰难。

  秦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周朝的西北边陲,生活条件也很恶劣,也正因此秦国被其他诸侯国随意的打压与欺辱。再加之春秋战国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各诸侯国相互征战相互吞并,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秦国能够生存的下来已经说明秦国很强大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等待秦国君主的就是励精图治,以此提高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

  也正是因此战国末期的秦国六代君主从未出现过一代昏君,其实也是迫于秦国所处的窘境,使得秦国的君主必须要自强,以此来求得改变秦国现状的机会。

  02选贤弃嫡的策略

  秦国不出昏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老秦王族立下的规矩,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秦国也并未是我们所熟知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选贤任能。而此时的各个诸侯国在君主选拔的过程中依旧遵循古礼“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一来秦国君主昏庸无能的大概率就会减少很多。

  “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

  这是《公羊传》里的相关描述,秦国的君主是以贤能为标准的,比如秦武王与秦昭襄王二人。即便两人是亲兄弟,依旧不阻碍秦昭襄王成为秦国的国君。

  虽然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王位而发生的纷争,但是如果选不出贤德的国君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场灾难。就比如赵国,赵国每每一位新王即位都会伴随着血腥的场面,为多的王位血流长河,骨肉相残。

  所以秦国不出现昏君与秦国国君的选拔制度上也有一定的关系。

  03任用贤才的手段

  其实以为君主闲的是一方面,能够是自己的国家变成强国最重要的是能够选贤任贤,就像吕不韦劝导幼年的秦王政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无为而治”,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指的是让大臣们能够各司其职,辅助君主处理好各方各面的事情。

  秦国国君善用人才也是秦国长期不出现昏君的一则重要原因。

  秦国的历代国君都相当的重视人才的任用,每每到了秦国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国总会有挑大梁的大臣,比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直接为后世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有张仪;秦昭襄王时期有范雎;到了秦王政时期能臣大将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秦国本土人士,但是却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够让有才能之人对于君主忠心也是君主必备的技能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贤臣就是左膀右臂。这些大才之人对于秦国一统天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综上我们可以了解秦国之六代没有出现过昏君,即便是国家所处的环境极其恶劣依旧能够挺过来,与国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君也不得不选择励精图治。也正是这样的君主才能够拥有大才之人的辅佐,使之正成为君主的左膀右臂。也正是因此才使得秦国在同一的步伐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加快了一统华夏的步伐。上面这些对于当今社会的国家治理也是极其重要的,拥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毕竟我们祖先的智慧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