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崇祯的猜忌多疑跟儿时的遭遇有关?

  崇祯的猜忌多疑跟儿时的遭遇有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崇祯皇帝登基初期,面临着阉党魏忠贤的重重陷害,崇祯几乎是如履薄冰。好在终于是铲除了魏忠贤。那么,崇祯为什么如此急切的要除掉魏忠贤?他接下来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崇祯登基初期,几乎是如履薄冰

  崇祯除掉魏忠贤的事件,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疑问。后世专家在研究崇祯皇帝的时候,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实力上还不能与魏忠贤抗衡的情况下,崇祯还敢采取反击的行动?

  原来,除了魏忠贤祸乱朝纲,不断向崇祯逼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魏忠贤害死崇祯养母的,令崇祯从小就十分痛恨魏忠贤。

  崇祯皇帝虽然从小长在宫廷里,锦衣玉食。但有一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有了切肤之痛,那就是养母李选侍之死。对于崇祯,李选侍可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母爱。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最后却忧郁而死,崇祯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震动。

  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崇祯渐渐明白了养母的死因。原来杨母为人正直,不愿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招来阉党的忌恨,经过百般刁难,最后忧郁成疾,撒手归西。

  崇祯恨魏忠贤入骨,源自他的养母

  养母的死,对崇祯幼小的心灵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使他逐渐感到人世间的复杂,开始对身边的人持怀疑态度。对于魏忠贤等阉党分子的一手遮天,他也有所警觉,开始学习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注意保护自己。

  因为童年的遭遇,给崇祯性格养成带来了一丝的灰暗。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他,对待人和事是越来越多疑的。在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他仅仅是表面上衣冠不整,不问政事,其实那都是做给魏忠贤阉党看的,生怕魏忠贤一党对自己不利。

  不过,魏忠贤到死都没想到,原来当初的这一切,都是崇祯皇帝故意做给自己看。在铲除魏忠贤阉党分子之后,崇祯便把目光投到了努尔哈赤的身上,因为此时的后金,已经具备了攻打京城的实力。而且皇太极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大明王朝。

  那么,谁能带领大军打败努尔哈赤呢?找来找去?崇祯发现在朝廷内,还真没有一员大将可以与努尔哈赤相抗衡。之后,经过查看战士资料,唯一打败过努尔哈赤的将领,只有已经被削职为民的袁崇焕。崇祯皇帝立刻下了一道圣旨,命令袁崇焕速速回京。

  童年的遭遇,让崇祯的性格多了一些阴暗

  为了表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崇祯皇帝连袁崇焕的面都没有见到,就直接赐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袁崇焕进京之后,崇祯皇帝还破例走下大殿,来到宫中的平台上。像老朋友见面的样子去接见袁崇焕,接下来便是大肆的夸奖袁崇焕。

  这样的待遇让袁崇焕心潮澎湃,立刻答应崇祯皇帝,五年之内平复努尔哈赤,收复辽东。袁崇焕到达辽东,立即积极进行军事部署,修固城池,增设榜赛,并对军队进行改编,以求增加战斗力。然而,此时东江总兵毛文龙,凭着冰兵精功高,难免娇气十足,飞扬跋扈,自征赋税,冒功讨赏。历届辽东主帅对他难以节制。

  袁崇焕到任,肩负平辽大任,手持尚方宝剑,号令三军。毛文龙偏偏不买账,依然故我,不把新帅放在眼里。部下桀骜不驯,作为主帅的袁崇焕自然怀恨心中,已产生除掉毛文龙的念头。某日,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来到东江,找毛文龙商议军机。毛文龙拜见袁崇焕,袁崇焕也格外谦和,留他宴饮。

  酒过三巡,袁崇焕提出改编营制,再派监军。毛文龙立即色变,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第二天,袁崇焕便请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推出斩首。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

  毛文龙死讯暴走京师,崇祯十分震惊。但此时,袁崇焕带兵在外,只好暂时隐忍不发。不过此时的崇祯,已经不像此前那么信任袁崇焕。崇祯二年十月末,皇太极率满蒙军大举进攻明朝,他绕过宁远、锦州,不出山海关,却从辽西迂回,长驱直入关内。

  八旗铁骑,浩浩荡荡,勇往直前,不可阻挡。明廷朝野一片惊慌。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认为,满洲兵远来不能持久,待锐气消尽,再于打击。满洲兵几次夜袭都被击败,皇太极很是无奈,两军进入了胶着相持状态。

  此时京城谣言四起,有人说,袁崇焕故意放满洲兵入关;有人说,袁崇焕正与皇太极议和;有人说,袁崇焕按兵不动,听任敌军烧掠等。这些谣言传入朝堂,崇祯很是惊异,他对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誓言产生了质疑。

  因为不到一年,寸土未复,满洲兵却长驱杀入内地,濒临京师,早已怀恨在心。加上对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不满交织在了一起,对袁崇焕产生严重的怀疑,不许援军入城休息,便是基于这种思想。此时的皇太极正进退两难,却得知明廷上下不信任袁崇焕的消息,心中大喜,立即实施反奸计,离间崇祯与袁崇焕的君臣关系。

  袁崇焕被冤枉致死

  在人人怀疑袁崇焕通敌的气氛中,崇祯深信不疑。他内心非常害怕袁崇焕勾结满洲,颠覆皇权,于是皇太极的反间计顺利奏效。崇祯二年腊月初一,崇祯再次宣召袁崇焕于平台,声言商议军饷事宜。袁崇焕毫无顾忌。

  谁知进入平台后,崇祯大喝一声,命卫士拿下袁崇焕,斥责他擅杀毛文龙,导致敌军兵犯京城。袁崇焕一时发愣,仓促间不知如何对答,于是将他下至诏狱听审。接着,朝中毛文龙生前的属下大肆弹劾袁崇焕,说他屡次与敌议和,叛国通敌,罪不容诛。

  崇祯犹豫不决,召集百官商议如何处置袁崇焕。当崇祯提出处死袁崇焕征求百官意见时,满朝公卿竟默然无语。最终崇祯下旨磔死袁崇焕。磔刑是将犯人肢解尸体,剁成碎块的一种酷刑,袁崇焕死状十分的悲惨。据《石匮书后集》当中记载,行刑的时候,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尤唾骂不已。意思就是说,割下人肉来让百姓吃。

  百姓为什么如此痛恨袁崇焕,争吃其肉?因为朝廷已将他宣传成叛国通敌,引敌入关的奸臣,他到死都没能得到人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