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钱打仗,这位皇帝居然这么做,真是骇人听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大唐王朝山河残破,不复贞观、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况,百姓的生活相当饥困,处处都是饥肠辘辘的流民。朝廷的情况也很糟糕,多年征战搞的国库空虚,皇帝手里也没钱。藩镇割据没有因为安史之乱的结束而有所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成了一个个不听中央号令的小王国。
亲手结束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虽然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希望恢复生产,恢复百姓的生活,进而恢复国力,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吐蕃军队两度杀上门来。尽管名将郭子仪打退了吐蕃,但是尚未恢复元气的唐朝经济再遭重创。
唐德宗李适继位后,深感藩镇割据是大唐帝国的毒瘤,于是下决心要铲除藩镇。建中二年(781年),机会来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子承父业继续当成德节度使。这要在平时就是走个过场,当时的节度使都是世袭的。可是唐德宗竟然不同意李惟岳的请求,李惟岳当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一起起兵造反。国家再度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建中三年,李惟岳被部将王武俊所杀,首级被传递到京师,唐德宗非常高兴,下令封赏王武俊。然而王武俊拿到封赏之后,反而勃然大怒,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起兵反叛。
王武俊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钱,唐德宗给的封赏实在少的可怜,王武俊觉得皇帝压根没拿他当回事。实际上唐德宗也很冤,打了这么多年仗,国库实在没钱满足王武俊。于是死了一个李惟岳之后,反叛的藩镇反而从三个变成了四个。
唐德宗焦头烂额的安排军队迎战叛军,偏偏在这时,后勤开始出问题。前面说过,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直动荡不安,国家财政状况本来就不好,连赏赐王武俊的钱都没有,这下动乱四起,每个月都要花费一百多万贯,而收入却寥寥无几,国库开始见底,已经无法支持正常的战争开支。
唐德宗愁眉苦脸的向群臣讨要主意,大伙都愁眉不展,这时,太常博士韦都宾和陈京出了个馊主意,他们说:“现在谁最有钱啊?富商。国家缺钱了,我们向他们借嘛。我们让他们每个人留下一万贯,其余的财产都借给国家。这样的话,我们大概只要有一两千个富商肯借钱,就够我们好多年的打仗开销了。”
皇帝听完眼睛一亮,好主意啊,当即下诏书向富商借钱。说是借,其实就是明抢,而富商们当然不愿意。于是官府往死里查各个富商的财物,而富商们则想尽办法藏匿钱财。皇帝派下来的任务没完成怎么能行,于是酷吏们有了施展手脚的舞台,只要抓到富商,必须严刑拷打,直到把他的财产榨干为止。后来搜刮的对象从富商扩大到了普通百姓,为了搜捕隐匿财产的疑犯,官府经常派兵在长安城坊市里大规模搜捕,动不动就拿鞭子随意抽打,不少人不堪受苦,上吊自杀。
在贞观、开元年间,长安城是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各国使节商旅纷至沓来。而如今的长安城无异于人间地狱一般。百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商铺纷纷罢市,到路上堵着宰相、将军的车马,向他们告状,就像今天的上访一样。宰相卢杞有一回被拦在了路上,刚开始他还好声安慰老百姓,后来百姓越聚越多,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眼看局面没法控制了,卢杞只能偷偷骑马从小路溜走。
即便是这样的铁血手段,唐德宗总共才弄到八十万贯,还不到一个月的花销,皇帝很不高兴,派少尹韦禛再次搜刮,这次连当铺里典当抵押的那些财物都被官府抢走了。即便如此,也才凑出了二百万贯。相对于庞大的战争支出,这点钱根本不够折腾。
到了第二年,因为朝廷没钱赏赐从泾原赶来勤王的五千士卒,最终酿成一场“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逃离长安。唐朝的中后期,一直就在这样的动荡中勉强维持着,苟延残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