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藩之乱真的是被周培公平定的吗,周培公又是怎么死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周培公和康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由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历史剧《康熙王朝》里,有个角色深受观众喜欢,他就是周培公。剧中的他,被刻画成康熙的智囊团,几次在清朝危难之时,用自己的远见谋略,为康熙解决了棘手难题,立下赫赫战功。

  不过,历史上的周培公真如此厉害吗?三藩之乱真是由他平定的?他是被康熙贬黜盛京、并被“处死”?今天就来拨开历史迷雾看清真相。

  周培公的生平如何?

  历史上关于周培公的生平记载很少,而他也仅仅出现在《图海传》的附文里面,清朝官方正史关于他的记录都一笔带过。

  他出生于湖北荆门,10岁时,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他的父亲在与李自成军队的抗争中牺牲了。母亲听闻其父阵亡消息后,自毁双眼并在丈夫的棺木前撞死,非常贞烈。可怜的周培公无依无靠,于是便参军混口饭吃。

  但他非常有才华,成年后结识了一些达官贵族,受到赏识从而发迹,进入京城为官。随后,他便帮助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受到加封,在老家守孝三年后去往山东任职,但因与官员不合辞官归乡。

  直到葛尔丹起兵谋反,周培公才再次出山建言献策,获得康熙再次重用,后康熙任命他为盛京提督。他在此职位上十一年,最终病死。

  平定三藩之乱真的是周培公功劳?

  从周培公生平,可以看出平定三藩之乱,是他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也是从此事件起,他才真正的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但三藩之乱并非周培公平定的,他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

  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跟随其后,从而发动了三藩之乱。这一乱波及到大半个清王朝地域,更要命的是,吴三桂试图拉拢王辅臣叛乱,而王辅臣则处在摇摆之中,佣兵自重。

  要知道王辅臣所处的陕西地区非常关键,因为它离京城不远,直攻过去非常迅速。如果王辅臣与吴三桂成为一伙,那么叛军将形成战略优势,清朝很有可能会覆灭。康熙帝紧急派图海大将军率领征讨大军,围攻王辅臣驻守的平凉城。

  这时周培公的同乡在王辅臣手下办事,他告诉周培公自己一直在劝王辅臣归顺清朝,并表示王辅臣内心也挣扎,并非真的想谋反,只是形势所逼又放不下自己的高官厚禄。

  得到这一消息的周培公立即向图海请示,朝廷应该用招降策略来对待王辅臣,这样就能不费一卒而解除对清朝的威胁。

  这一计谋也得到康熙帝认可,周培公请命亲自与王辅臣谈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王辅臣,立下战功,康熙帝对他也进行了加封。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蕃之乱”中劝降王辅臣只是其中一件关键的事情,周培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也是得到同乡的消息后,综合考量得出的这一劝降计谋。所以说到底这件事最最关键的,是周培公有这么一个认识同乡给他传递关键信息。

  再者,“三藩之乱”持续了8年之久,而周培公的功劳也仅在劝降王辅臣上可圈可点,因此说他平定了“三蕃治乱”实在是有违事实。最后,王辅臣也并非“三藩”其中一个,并不能代表“三藩”,因而又何来劝降王辅臣就等于平定“三藩治乱”呢?

  所以周培公的功劳是有的,但说他平定“三藩治乱”就言过其实了。

  周培公在盛京被“处死”?

  因在葛尔丹起兵谋反事件中建言献策,周培公再次被康熙重用,任命他为盛京提督。周培公在此职位上十一年之久,后病死于此。

  有史料说他因汉人身份,虽然功劳有嘉但在京城受到满人官员排挤,康熙也因避嫌便贬黜他到盛京做提督,而这一职位有权无实,周培公郁郁不得志因而病死在任上。

  这些说法其实有很多漏洞,仔细纠察会发现周培公与康熙帝的关系,一直很好,应该不存在罢黜周培公的情况。

  周培公在劝降王辅臣成功后,康熙帝问他需要什么封赏,非常重“孝”的周培公表示: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康熙帝答应了他,还追封了他父亲,并亲自为其母亲写祭文。这是多大的面子才能让皇帝来写祭文啊,可见康熙与周培公间关系极好。

  这还不算完,周培公表示自己要在家乡守孝三年,康熙帝也答应了。三年之后,还任命他去山东做登莱道,这一职位相当于现在山东省省长。

  但周培公在此任上没做多久,与官员不合,说不干就不干,辞去职位继续回家归隐。康熙都不在意此事,可见周培公非常受到康熙赏识。

  再说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此地因在清朝是极寒之地,因而被清朝列为流放官员的地区。但盛京在清朝定都北京前,可是清初的首都,后定都北京后,盛京也一直是陪都地位,被清朝视为东北地区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培公是作为提督去到盛京的,提督官位高至一品,直接受皇帝管理。可见周培公压根不是被流放、被贬黜去往盛京,且盛京对于清朝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城市。康熙正是绝对器重并信任周培公,才让他去往盛京做提督。

  所以,周培公不是在盛京被“处死”,而是被委以重任去往盛京做官,且也并非因被满人排斥郁郁寡欢而死。

  小结:

  细究历史,我们总会发现一些与影视剧、流传甚广的故事不同的历史真相。周培公一生可以说算是较为精彩。因为历史上更多功臣与帝王间,总存在功高盖主的悲惨戏码,而周培公却屡屡因自己的才华立功,得到嘉赏和信任。

  也或许,正是周培公这种对权力没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如京城官员一般如饥似渴的往上爬的心态,反而令康熙帝对他有了更多信任。

  正是在这样的信任下,周培公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名留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