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人吃完饭留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不数吗?

  碎银子给店家,而店主往往也不称重,直接就收了,还很开心的样子,那么这事情在古代是真的存在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银子在古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普及,因为金子和银子在当时由于开采和冶炼技术的不完备,是属于贵金属的,作为平民百姓来说根本不会有很多,所以当时流通最多的就是铜板,再加上当时的换算标准,一两银子大概能够兑换2000个铜钱,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去吃饭,花了500文钱,然后给了店家1两碎银,店家找你1500个铜板,不管是店家还是自己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而且按照当时的消费来说,要用到碎银付账的店家,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上档次的店铺,在这种店铺里都是会有专门称量银子的工具,而一般来这种地方消费的人肯定为了携带方便而选择碎银,在结账时由于碎银不可能当场劈开,所以肯定都是只多不少,对于这样的客人,店家高兴都来不及了,哪儿还会想到去称重呢?

  在古代,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成熟,银子的成分也分为几个等级,最好的自然就是官银,也就是常说的纹银,这种基本都会被铸成元宝,这样便于收纳,也便于计算,而成色不佳的底银就不会专门就行铸造,通常都是将银子融化,再倒入模具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银子,这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一个个碎银,所以一般人在正常消费时使用最多的肯定还是铜板,普通人家也不会有纹银元宝,顶多会有点碎银,所以电视剧里的小二不称重也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