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在位期间都都有何作为?燕国的国力有何变化?
燕国(青铜器铭文作匽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
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燕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而自从周武王分封自己的庶长子召公奭建立燕国以来,这个时常被山戎侵犯,被齐国打压,战国七雄中公认最弱的国家竟然顽强地走过了八百二十二年。由于历史远久,且流传下来的文献相当匮乏,导致燕国的存在感也非常之低,甚至数任的燕国君都只知道一个名字而不详事迹。但让人惊奇的是,燕国也有昙花一现的辉煌,而其缔造者燕昭王也成为了燕史上最璀璨的明星。
一、末学肤受,国乱于让
燕昭王早年在韩国为质,可以预见,若是母国无大事,仅仅庶子的身份只会举步维艰。但燕昭王不仅平安归国,还能成为国君,这得感谢自己的父亲和燕相子之的“助攻”。燕昭王之父燕王哙十分仰慕古代君王的品德行为,“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湮污池台榭,外不挥戈田猎”,不仅事事模仿,其“勤身而忧世”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古代的“圣王明君”。按道理来说,燕王哙是一个足以称得上仁德的国君,但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却对他这样一味“行仁”的做法嗤之以鼻,“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燕王哙“无道”,并不是说他政绩不行,而是因为他做了一件“蠢事”,导致自己身死,还差点葬送了燕国。
当时的燕国相子之也是个十分有能力和作为的人,因为执政期间办事果断,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年老不问政事,国事皆决于子之,渐渐让子之萌发了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燕王哙本来就对子之听之信之,加上大臣苏代、鹿毛寿等人劝谏和游说,最终让燕王哙决定效仿唐尧虞舜那般的禅让。哪知道这样的让位让出事了,子之为王三年,得罪了以太子平为首的旧贵族们,于是燕国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划要“拨乱反正”,“国大乱,百姓恫恐”,齐宣王一副看戏不嫌事大,公开派兵支持太子平,导致燕国局势乱成一锅粥,“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齐宣王的强势出击导致燕王哙、子之、太子平等人先后去世,而且燕国无君了两年之久,后来还是赵武灵王将还在韩国的公子职送回了燕国,是为燕昭王。
二、问道正己,广纳贤才
想必是古代的娱乐手段太少了,燕昭王即位后竟然喜欢上了修炼成仙的道术,在他的朝堂上不仅有名为甘需的仙人,甚至还有记载他与西王母相会的事迹。但很显然燕昭王并没有沉迷其中,相比于虚无缥缈的仙术和昆仑,他更喜欢夺取诸侯们的疆土。以至于西王母后来又降临了三次,“而昭王狥于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静之旨,王母亦不复至”,渴望兴国富强的燕昭王或许问的不是长生不老之道,而是以此时刻提醒自己,以振兴燕国为己任。
燕昭王深知振兴国家靠的不是自己的嘴皮和空想,即位后,他立刻发布求贤令,但一个没有名气的国君和国家,谁又当真呢?哪怕燕昭王再求贤若渴,也不见有真才学识的人应邀拜见。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老臣郭隗,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求贤心切,燕昭王还亲自登门拜访。郭隗也没有藏着掖着,还用“千金买骨”的故事点醒了燕昭王,回去后燕昭王立刻下令修建了大名鼎鼎的“黄金台”,还拜郭隗为师。这下子没人再质疑燕昭王求贤若渴的心意了,才人们纷纷来到燕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三、富国强兵,共图东齐
齐宣王和齐军对燕国的蹂躏是燕昭王心中永远的痛,为了改变齐强燕弱的局面,燕昭王重用剧辛、郭隗、乐毅、邹衍全力变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这一去一来竟过了二十八个春秋。虽然埋头搞经济不是没有成效,但燕国在发展的同时,齐国也在齐湣王的手下达到鼎盛,燕国直接对上肯定不是一合之敌。这时,乐毅和邹衍为燕昭王出了个好主意,“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正值齐湣王越发残暴不仁,就连邹衍这种曾受齐湣王恩惠且坚定的爱国者都来到了燕国,天下共图齐国的主意也不是无法实现。
想通了的燕昭王动用他除军事外的一切能力,先是派苏秦为间谍出使齐国,表达自己的臣服,还诱齐灭宋,以到达孤立齐国的方略,后谴乐毅奔赴列国,说服秦、赵、魏、楚形成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眼见时机成熟,燕昭王欣然做起了合纵伐齐的领头羊,上将军乐毅身挂列国相印,指挥联军伐齐,将不可一世的齐国杀得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乐毅一战成名,燕昭王不仅血洗了昔日耻辱,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在对齐作战胜利后,燕昭王将目光放到了胡人和中山国身上,他任命对东胡了如指掌的秦开为大将,秦开也不负重任,“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后箕子朝鲜来犯,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
有人说燕昭王复兴燕国是一个“奇迹”,因为他让一穷二白的燕国一跃而上成为跻身于列强之列;有人为燕昭王和燕国的命运唏嘘叹惋,数来数去燕国能拿得出手的中兴之主仅此一人,燕昭王好不容易建立的基业立刻被儿子和后代败光了。燕昭王能有这番作为,绝非求仙问道得来的,而是他屈身礼士,用人不疑,一心为国的必然结果,虽是昙花一现,但燕昭王的事迹足以供我辈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