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邦是怎么当上泗水亭长的?秦朝当官就这么容易吗?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刘邦的文章。

  根据《史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刘邦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汉高祖的。但是在刘邦发迹前,他究竟是怎么成为泗水亭长的,我们却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有限的线索来推测得知。

  事实上刘邦只比秦始皇赵政小3岁。赵政小的时候还在邯郸当过质子,命运多舛。而秦统一七国前的刘邦究竟什么身份,做过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但《史记》告诉我们刘邦就是一流氓,好色又好酒,家里很穷,一大把年纪连个老婆都讨不上,只能跟曹寡妇鬼混,他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父亲刘太公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但是就这样的人,不但有个大知识分子的同父异母兄弟刘交;拜沛县豪族出身的王陵为大哥;连顶头上司县里同仁萧何、曹参等人和市井小民樊哙、卢绾等人都对他死心塌地;后来吕太公避祸搬到沛县,都把女儿嫁给他,并且后来吕家子弟在刘邦的创业过程中,居功至伟,只不过后来因为诸吕的事情被刻意抹杀。

  实际可以看出一点,刘太公人虽然是个老实的农民,但是在秦朝统一前,家境应该是不会太差的,他的真实身份很模糊。

  因为他至少娶了两个老婆,生了一堆孩子,并且刘邦、刘交这些孩子都曾经受到过很好的教育。而普通百姓衣食尚不能苟且,这些养人费米、花钱读书的事情,说明刘太公曾经至少不是普通农民。

  刘邦是流氓,但绝对不是文盲。他和卢绾是同窗;他跑到魏国准备投靠信陵君,结果和门客张耳交情匪浅,没点文化是很难和张耳去商讨更重要的反秦大业的;另外那首《大风歌》你敢说他是打油诗?这些都说明刘邦肚子里多少是有墨水的。所以网上有人猜测刘太公一家曾经是魏国的贵族,落魄后迁居到沛县的。

  在沛县刘邦为什么能当上泗水亭长呢?很显然世袭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但是如沛县县令举荐是有可能的。

  秦朝地方上施行的是郡县制,县是隶属于郡的,当然郡是隶属于朝廷的。而县下面是乡,乡以下是亭,亭以下是里,里下面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所以也有说这个亭长就相当于派出所所长的。

  但实际上朝廷派出的流官(就是外地到本地任职的官员,有任期限制)只管到县一级,以下的统称为吏。一般就由本地有声望的人管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别给朝廷找麻烦,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本地人更便于摆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吏必须听这些官的,至少要有默契,不然就是给当官的自己找麻烦。

  很显然沛县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南方、北方各种不安分因素都跑到沛县,吕太公一家迁到沛县就很能说明问题。所以县丞萧何应该是非常了解刘邦情况的,他知道刘邦虽然小节不行,但是能担事,能搞事,更能摆平事。

  所以能文能武的刘邦实际上是沛县的流官阶层重点倚靠的对象。而刘邦的亭长公职身份,更加使其在沛县底层“黑社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当陈胜开始掀开天下反秦的序幕的时候,放眼看沛县所有人,只有刘邦和张耳有过交情,出去见过世面;也只有刘邦因为私放劳役,不得不在芒砀山落草,也是在反秦的路上没有退路的。

  所以“苦秦久矣”的各国贵族们、秦朝派驻曾经是六国故土的各郡县的流官们、沛县的底层流氓无产者们都拿刘邦做门脸,聚集整合到了一起,共同创业。

  刘邦简直就是韦小宝,时运济时,犯错误都能推着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