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为什么严厉打击私盐?盐不是生活必需品吗?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吃盐,都各有不同。靠海的地方吃海盐,内地则有井盐、矿盐。据说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食盐。周朝的时候还设立盐官,用来专门管理食盐。时间一长,中国人养成了依赖食盐的习惯。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几乎跟食盐同时而生的,便是对私人贩盐的打压。从秦朝开始,到汉武帝的时候,中国对私人贩盐的打压便已正式形成。从禁止私人制盐,再到禁运,禁销,有一套非常完成的体系。

  在汉武帝的时候,就曾推出过法令,如果有人私自铸造制盐的铁具,就砍掉左脚,没收作案工具。当然,对私人贩盐的禁止,并非只存在于秦汉时期。唐朝的时候,如果参与到贩卖私盐的过程中,最轻的要接受脊杖,严重的则是流放,甚至是直接处以死刑。直到清朝的时候,依然对私人贩盐采取严厉的打压态势。那么,这种严厉打压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盐能带来大量的收入

  自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实行盐铁专卖开始,君王们便开始发现盐带来的巨大好处。因为盐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只要国家垄断了卖盐,便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的财政收入。而且,因为实行的是买卖,不是直接征税,所以,不会招来老百姓太大的反抗。这也是当时实行盐铁专卖的一个重要理由。

  汉武帝继承了这一制度,并利用它推行自己的雄图霸业。汉武帝将盐转为官售,由此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汉军能北上击败匈奴,南下平定百越,离不开盐的力量。拥有盐,便拥有收入,才能供养军队

  二: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正是因为盐的重要性,所以古代皇帝都选择把售盐的权力抓在自己手中。这不仅能够为自己带来足够丰厚的收入,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如果这些巨额的收入掌握在别人手中,对皇权而言,则有可能是一个威胁。

  这一点在唐朝末年的时候,表现非常明显。晚唐时期,各地节度使割据,中央朝廷常常收不上赋税,皇帝只能靠国都附近几个州县的赋税来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这种情况下,不仅售盐的权力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连盐池也归别人所有。唐僖宗的时候,就曾发生朝廷中央跟节度使为了争夺盐池,禁军跟节度使军队打了起来。最后,禁军失败,盐池归节度使所有。

  当然,晚唐这种情况,基本是在乱世分裂的情况较常见。五代时,为了争夺售盐带来的好处,用来供养军队,各方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而在国家处于统一的时期,民间贩卖私盐的情况最为常见。虽然严厉打击,却难以禁止。原因在于,官方的盐价大多高得吓人。

  清朝两江总督陶澍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曾经提到过当时盐务的腐败,因为层层加码,原本不值钱的盐到了百姓手里,竟成了高价的奢侈品。寻常人家为了能买到食盐,往往需要耗尽家财。甚至还有一些人,几个月都吃不到食盐,都已经忘了盐的味道。

  正是官盐的昂贵难求,才导致私盐泛滥。因为贩盐的厚利,导致产生了很多实力雄厚的富商。而这些人,对于皇帝而言,其实是某种潜在的威胁。唐朝末年的黄巢,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这些人都是私盐贩子出身。他们的财力,为他们提供了造反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