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从包围到攻打北京城时,城里的崇祯到底在做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末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崇祯在做什么事情?崇祯皇帝有在抵抗吗
李自成从包围北京起到攻下北京,前后大概2天时间,这期间城内的崇祯是在积极备战作誓死抵抗?还是引颈就戮听天由命?他是早早就做好以身殉国的打算,还是万般无可奈何至死也不甘心?
古代攻城战
1
崇祯17年3月15日(1644年4月24日),大顺军抵居庸关,“天下第一雄关”、“京师北门锁钥”顷刻投降,丝毫没有发挥出“天险”应有之作用,北京城顿时完全暴露在李自成眼前,形势如饿虎见羔羊,恶汉遇弱女。
3月16日白天,仍在强撑门面上朝的崇祯收到破关消息,当即面无人色,匆匆借口它故下朝,退入后宫。
堂下文武大员面面相觑进退失度,一番推算打听后,方才了解李自成已过昌平,兵临城下。
当天傍晚,顺军先锋进入北京城下,第二日,3月17日,顺军集结到位,正式开始攻城。
城内平民百姓“人人惶恐,莫知所措”,文臣武将除了关闭城门,加强巡街等本能反应外,再拿不出任何有效的退敌应对。
国之统领崇祯既悲且怒
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抚)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
此情此景闻者恻隐,见者怜悯,但对于城外的李自成与顺军将士而言则断然谈不上。
守城明军的表现与之前居庸关守军如出一辙。
被视为最后希望,驻扎在城下的京师三大营稍一与顺军接触,当即全部投降,营中火炮辎重尽数落入顺军之手,李自成如虎添翼。
而城上临时拉来守城的百姓此时已完全陷入母寻子、妻觅夫的人间惨剧,再加上“无食粮、无饷银、无兵甲”三无状态,明军城防力量应可视之为零。
崇祯皇帝
有好事者就在小说中如此描写过这段场景:
顺军箭如雨下,杀声不绝,兼有大胆者径自跑于城墙下发话:“尔等速速开门,敢拒大顺天威者,破城之时悉数杀尽!”
城上守军一片混乱,毫不抵抗开门投降吧,面子上实在有些过不去,有如男男女女们初次开始进入生命大和谐阶段,女方总是不免要义正言辞先拒绝几次才能……
反抗反抗呢?又万万不可,对方说了,敢拒天威的人,是要悉数杀尽的!
到底如何是好,明军们面面相觑,拿不定主意。
一旁守将大骂:“一群笨蛋,火炮不要装弹药,开空炮后立即投诚!”
守军纷纷抚掌大呼佩服,“领导就是领导!”
17日夜,早于3月6日在宣府就投降顺军的太监杜勋突然出现在城下,扬言有要紧事项求见。
守城太监不敢大意,禀报后命人用绳将杜勋拉上城墙。
杜勋即刻言明来意:大顺新朝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城内军民涂炭,崇祯如存点滴爱民之心,当逊位以待真君,大顺亦视彼民为己民,不加兵刃。
崇祯性情刚烈,且极为看重“脸面”两字,投降李自成自然绝不情愿,但一味死挺下去,其结局也只有挺“死”,脸面与生死注定不能两全,“君王死社稷”的美名固然可流传青史,可勾践卧薪尝胆和祖先英宗复辟的事迹又似乎隐隐约约在心里浮现。
提起底,只要没有死透,大部分人都想马上去医院抢救一下,万一遇见华佗一类的神医,岂不就地重生,涸鱼得水?
况且京师被围,天下各地中必有忠臣良将兴师勤王,因此现在就下定决心与国同亡,是不是有些早了呢?
以上内心分析并非无凭无据,崇祯派出心腹太监与杜勋一直接触到18日晚便是佐证,如早已一心求死,大可不必派人与杜勋接触,不见既是。
宦官
明廷时任兵部尚书张缙彦18日晚巡城到正阳门时,正好遇见内廷宦官与杜勋谈判,张缙彦再三追问,内廷宦官方才说明经过,并将崇祯御笔写在纸上“再与他谈”四字出示。
此事目击者还有明廷兵部职方司郎中张正声,
是夜(17日),降珰(投降的太监)杜勋吊城,坐楼上与三军门叙话。
以上可见,杜勋17日夜上城,与他接触的是“三军门”,24小时后,18日晚间与他接触者则换成了受崇祯亲自指示的内廷宦官。
两军阵前,千钧一发之际,双方居然偃旗息鼓24小时,这是崇祯缓兵之计还是诚心与李自成磋商投降条件,在本文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个24小时谈判,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此时崇祯心里仍然尚存对生的渴望。
这是人之常情,无需苛责。
2
而就在崇祯扭捏不定之际,李自成已经彻底失去耐心。
当天(18日)夜间顺军侵入北京外城,何为外城,外城距离崇祯多远,诸君可见下图。
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之范围
崇祯“和”不甘,“死”不愿,“战”不能,
徘徊殿廷,忧懑(闷)计无所出
当真是五脏俱焚,肝肠寸断。
内官中一人宽解崇祯说皇帝无需忧虑,如果顺军攻入投降即可无事,崇祯大怒,当场一剑砍死内官。
由此可见两点,一者,崇祯派人与杜勋商议投降之事已然走漏风声,不然内官怎敢说出这样的话?其不过妄自揣测上意,以性命搏富贵罢了,二者,崇祯此刻依旧没有决定是降是死。
果然,接下来他召来驸马巩永固,命其召集府内家丁入宫护驾。
关键时刻,崇祯旧事重提,说自己现在决意南迁(逃往南京)。
早在本年年初就有大臣建议南迁避祸,当时李自成尚在远处,如排除万难当即迁都,崇祯还算有一线生机,此时身陷重围,已然是万万不能了。
驸马巩永固照实禀明,君臣无言,默然相对。
崇祯又提议说,能否派家丁将太子一人送去南京,巩永固依旧无言,惟以沉默作答。
崇祯一声长叹,怆然泪下。
就在此时,崇文门告急,巩永固立即拜别崇祯急赴崇文门拒敌。
北京城破后,巩永固与子女五人自焚殉国,临死前,他于家中墙上亲提八个大字,
世受国恩,身不可辱
巩永固与子女五人自焚殉国
事已至此,崇祯自知希望全无,终于放弃幻想开始坦然面对,为自己身后事做起安排……
首先,他命心腹太监王承恩拿来笔墨,御笔朱砂写下最后一道谕旨
谕内阁: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夹辅东宫
接着召来太子(16岁),定王(13岁)、永王(12岁),命三子当即换上平民衣装,吩咐可靠太监领着三人出宫逃命,临行前崇祯嘱咐道:
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中匿行迹,藏姓名,见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叔伯,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戒也……
慈父角色扮演完毕,崇祯收拾起心底里尚存的温情,强迫自己转变为一个冷血的君王,
周皇后、袁贵妃奉他旨意先后自缢宫中,幼女昭仁公主(6岁)被他挥剑杀死,长女长平公主(15岁)最受宠爱,崇祯实在不忍,连呼“为何生我家?”,最后抬袖遮脸不见,方才砍下了一刀,公主本能抬手护身,左臂虽被斩断,人却只是昏死,仓促间崇祯不加细察,公主侥幸活命。
然后崇祯提剑飞奔后宫,接连再砍死妃嫔数人,最后冲到寡嫂张皇后(天启皇帝之皇后)宫前,迫其自缢。
做完这一切,已是18日后半夜,距离19日天明不远。
在这世间上的一切牵挂已经全部亲手斩断,现在似乎可以安安心心地等待最后时刻了。
长平公主
3
但崇祯还是不愿,还是不甘,他还是要再试一次。
19日凌晨,崇祯亲领数十太监飞马疾出东华门,路遇顺军飞箭拦阻,改道朝阳门后直趋成国公朱纯臣府邸求救,朱府大门不开,身后顺军身影频频出现,崇祯不得已,改向安定门进发,队伍越行越小,到达安定门时,随行太监多数半途跑走,安定门大门紧锁,守军不见,只凭崇祯身边几个太监想破门而出,无疑天方夜谭。
与外面时不时出现的顺军相比,皇城内算是广袤沙漠中唯一的绿洲,崇祯别无选择,只得退回原处。
崇祯出逃路线
19日拂晓,崇祯在宫内鸣钟召集百官入朝觐见,钟声与皇帝还是与昨日一样,但文武百官却一个也没有出现……
崇祯无可奈何,幽幽由太监王承恩搀扶走上煤山。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的遗言写在一件蓝色袍服上,死时左脚光脚,右脚红鞋,头颈套于绳索,绳索挂于煤山歪脖树上,时年34岁,身边陪死者一,太监王承恩。
参考书籍
《明史》、《甲申纪事》、《明季北略》、《明末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