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孙权为何要打破孙刘联盟,夺回荆州呢?

  鲁肃去世不久后,孙权便抛弃了鲁肃竭力维护的孙刘联盟。孙权为何袭夺荆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韩国磐先生《魏晋南北朝史纲》书中指出孙吴对荆州是志在必得的,是既定国策。田余庆先生《<隆中对>再认识》认为鲁肃未去世前,孙吴已经在谋划夺取益州的计划了,而荆州更是势在必得,所以关羽的过失只是催化剂。

  朱绍侯先生《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指出吴国对于荆州是必然要占领的。张大可先生《三国史》书中认为荆州是孙权实现帝业必然要占领的。实际上,江东袭击荆州,并非是被关羽激怒,而是一次策划了多年的必然事件。

  一、江东计划取荆州

  早在鲁肃去世前,吕蒙就曾向孙权建言,袭击关羽,拿下荆州,顺势进攻益州,据有长江,则进可北伐曹操,退可据险守江东,大业可成。吕蒙所提出的策略正是当年鲁肃“榻上策”所提,因此孙权“深纳其策”。但当时孙权尚未下定决心袭夺荆州,在孙权看来,除了荆州,江东还可以北伐徐州,与曹操争夺江淮间,进而徐图中原。这一想法很快被吕蒙否定。

  吕蒙认为徐州位于江淮间地区多为平原,四通八达,适合骑兵驰骋,江东又以水军为主,陆军实力较弱,即便攻下徐州,也未必守得住;何况徐州离许昌又近,江东今日攻下徐州,明日曹操便会派兵争夺,即使七八万人守徐州,也令人担忧。吕蒙的一番话,彻底击垮了孙权进攻徐州的幻想,既然北向行不通,那么摆在孙权面前的路便只有一条:西向进攻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鲁肃死后,再也无人压制“疏刘派”谋夺荆州的计划,也无人能够劝止孙权“图取关羽”的野心。因此鲁肃刚去世,孙权和“疏刘派”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谋取荆州的计划。

  1、孙权重用江东“疏刘派”主要代表人物

  其一,重用吕蒙代替鲁肃,驻屯陆口。吕蒙是“疏刘派”代表之一,他曾在鲁肃在世时建议孙权“不如取(关)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当时孙权“尤以此言为当”,并称他“图取关羽,胜於(鲁)子敬”。鲁肃过世后,孙权令吕蒙代替鲁肃,是颇有深意的。

  其二,重用陆逊暂代吕蒙。后孙权又擢拔陆逊暂代吕蒙,驻屯陆口。陆逊也是“疏刘派”代表之一,初见吕蒙时便曾献计擒拿关羽,袭夺荆州。吕蒙因此推荐陆逊,孙权便拜陆逊为右部都督,暂代吕蒙。其三,重用吕范守建业。此后孙权又调驻屯柴桑的平南将军吕范守建业,稳定后方,为讨伐荆州作准备。吕范也是“疏刘派”代表之一,早在建安十五年刘备前往京口面见孙权时,吕范便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

  2、亲曹疏刘到降曹攻刘,自毁孙刘联盟

  其一,亲曹疏刘,欲坐收渔利。建安二十二年,孙权派都尉徐详前往许昌向曹操请降,并表示愿意重新结亲以修缮关系。《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载:“二十二年春,(孙)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此时,孙权虽然向曹操请降,但仅仅是麻痹曹操,为了祸水西引,保存实力以图取荆州。同年,又用吕蒙屯陆口,表面上“倍修恩厚,与(关)羽结好”,实际上麻痹关羽,欲令关羽北向而坐收渔利。

  其二,降曹攻刘。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遣使乞降,上表称臣”,“乞以讨(关)羽自效”。随后内召吕蒙“阴与图计”,“图袭关羽”,外用陆逊“谦下自迁”,麻痹关羽,然后瞒天过海,白衣渡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下荆州。孙权攻下荆州后,又派使者诱降关羽,并令人断关羽后路,实则欲擒拿关羽,说明孙权想要的不仅仅是取回荆州,而是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削弱刘备势力。由此看此时孙权已经彻底抛弃了孙刘联盟,走上了降曹攻刘的道路。

  鲁肃在世时,曾为孙权谋划了两条实现帝业的途径,一是“榻上策”,二是联盟刘备抗衡曹操以徐图帝业。后来形势逆转,鲁肃便放弃了“榻上策”,转而建议孙权联盟刘备抗衡曹操以徐图帝业。但鲁肃死后,孙权在两条实现帝业的途径中选择了最快的一条,即“榻上策”。准确地说应该是经过吕蒙等人修改后的“榻上策”。

  当初鲁肃提出全据长江,然后建立帝王大业,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吕蒙等人又向孙权提出“不如取(关)羽,全据长江”的建议。看似吕蒙等人提出的策略与原先鲁肃所提相同,实则南辕北辙,因其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攻守之势已经逆转。

  而孙权、吕蒙、陆逊等不察形势变化,仍然认为江东只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曹)操,无所忧也”,此举不仅葬送了孙刘联盟,甚至差点葬送了江东。

  其一,孙权袭夺荆州之时,如果关羽放弃樊城回援荆州,则孙刘鹬蚌相争,曹操渔翁得利。适时孙权派吕蒙取荆州,曹操令人泄露给关羽,欲令关羽与江东争夺于荆州,曹军渔翁得利。其二,刘备东征江东时,如果曹军趁势南下,则江东不保。彼时刘备倾国之兵出秭归,与江东鏖战于夷陵,如果曹丕听从刘晔建议趁机袭取江东,那么江东不复存在。

  《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注引《傅子传》载:“孙权遣使求降,(魏文)帝以问(刘)晔。晔对曰:‘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假如曹操尚在,以曹操之睿智,很可能首尾夹击江东,则江东必定亡国。当时孙权袭击关羽时,曹操未死,江东君臣竟未想到一旦刘备倾军东征,如果曹操趁机南向瓜分江东,江东何以自保?邓芝也曾明言如果曹刘同时进攻江东,则江东必然被瓜分。

  即便江东最后侥幸躲过了两次灾难,甚至最后还取得了荆州,但孙刘火拼于荆襄,终使双方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抗曹,为孙刘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清代王夫之直言孙权不纳鲁肃忠言,而信从周瑜、吕蒙之策,“虽得荆州,演成鼎足之势,小国自相残杀,大国渔利,吴蜀均不免灭亡命运,可以说这也是孙权之失,眼光未免短浅”。清代袁枚也指出为江东谋划深远者是鲁肃,而吕蒙、陆逊只顾眼前利益。

  二、假如鲁肃尚在,必不至于发生江东袭击荆州事件

  1、鲁肃死后,孙权才开始谋划夺取荆州的计划

  鲁肃在世时,“疏刘派”代表吕蒙便曾建议孙权袭夺荆州,孙权非常赞同,但其后孙权并没有采取任何袭取荆州的措施。由此看,应该是鲁肃的影响,使孙权克制住了谋取荆州的野心。

  但鲁肃一死,孙权便开始积极谋划夺取荆州,擒拿关羽。从“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到重用“疏刘派”代表吕蒙、陆逊等,从亲曹疏刘,再到降曹攻刘,计划按部就班展开。王夫之也认为鲁肃死后,孙权的愤怒无人平息,关羽的愤恨无人压制,最终导致江东袭夺荆州事件,因此关羽失荆州和鲁肃去世有很大关系。

  《读通鉴论》卷九《献帝》载:“(鲁肃)身遽死而授之吕蒙,(孙)权之忮无与平之,(关)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亮)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鲁)肃之死也,(关)羽之败也。”王夫之认为孙权是因为一时气愤才袭取荆州的观点,并不足取,但他认为江东袭击荆州和鲁肃之死有很大关系,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2、由于近臣没有威信,导致正确意见未被采纳

  孙权直到袭击荆州前,仍然对彻底抛弃孙刘联盟犹豫不决,有所顾忌。实际上,孙权虽然受到了吕蒙等人影响,但是一直对彻底瓦解孙刘联盟有所顾忌,直到下令袭击荆州前,仍然迟疑不决。因此,在袭击关羽前,孙权召开了“御前会议”,将身边近臣召集在一起商议是否袭击荆州。

  《三国志》卷六十三《吴范传》载:“(孙)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权以问(吴)范,范曰:‘得之。’”虽然当时孙权近臣大都认为不可进攻荆州,但却没有看到一个有影响力的近臣出来劝阻,因此这些劝阻都流于表面而没能影响孙权。而吴范在当时近臣中算非常有影响力的,吴范善于占卜,晓畅象数,颇识阴阳,因此孙权每遇大事都会请吴范占卜解说。

  《三国志》卷六十二《是仪传》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是)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三国志》卷六十二《是仪传》载:“吕蒙图袭关羽,(孙)权以问(是)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由此看,如果鲁肃在世,必能以大局观念,长远观点,劝谏孙权不要袭取荆州,擒拿关羽。因此鲁肃去世,孙权才开始谋划袭击荆州的方略。

  三、总结

  综上所述,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盟,“欲合孙氏于昭烈以共图中原”,并一直竭力维护孙刘联盟,可谓“守之终身而不易”。之所以维护孙刘联盟,是因为孙刘联盟既是江东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凭借,又是鲁肃为孙权规划新的帝业方略的核心环节。可惜,鲁肃死后不久,孙权便弃鲁肃为其谋划的新方略,转而重拾旧方略,以至于孙刘火拼,损耗严重,使孙刘失去了争雄中原最佳的时机,也为孙刘的灭亡敲响了警钟。由此看,“孙权对鲁肃‘两长一短’的评价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