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起源如何?先民都有哪些活动呢?
我们一般在中秋节这天吃几块月饼,有时遇上电商活动,会在这天买一些东西,中秋节好像是变成了吃月饼的节日。但中秋节作为中国人秋季的传统大节,一向注重节日仪式感的古代先民肯定不会只是吃月饼,买东西,一定会有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那在古代,先民们有哪些活动呢?
01中秋的起源
从祭祀传统来说,学者一般认为中秋节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先民很早就有了日月祭祀的礼俗,比如商朝人会在秋分的晚上举行祭祀月亮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祭祀月亮的仪式慢慢地变成了在秋季赏月和观月的一种民俗节日。
从时间点来说,中秋节比起春节、端午节来说,算是一个晚出的节日了。汉魏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形成期,但那时作为节日的中秋并未出现。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中秋节俗逐渐形成,因此在中秋节的起源时间上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唐代即有中秋节;另一种则以法令颁布为标准,把南宋宁宗皇帝颁布中秋假令当做中秋节的正式起源。
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是中秋节起源的重要原因。因此构成中秋节一个很重要的物象就是月亮。先民围绕着月亮创造了许多我们今天听到各种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它们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安编著的《淮南子》里。
月亮这么重要,中秋节这天,古人会围绕着月亮展开各种活动。大体上古人会在中秋节这天组织出游,一块儿去赏月玩月;进行祭拜月亮的民间仪式,包括结合中秋丰收的象征意义开展各种祈婚求子的活动;还有就是吃月饼了。
02赏月出游
赏月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流行了好长时间。魏晋时期就有玩月的活动。东晋时,在牛渚河做运租生意的穷酸文人袁宏在月夜中边讽刺边吟唱着谢尚的《咏史》诗,恰巧被坐在船上的谢尚本人听到,他不仅不生气,反而因为袁宏的诗才而大加赞誉。这个故事也成为一段玩月佳话。
隋唐时期,文人赏月更为流行。唐人精神浪漫,总能在月亮的启发下想出各种各样的名篇诗句。比如张若虚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绝美诗句;白居易在中秋看着月亮,写下“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的诗句。
宋代文人在唐人赏月吟诗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宴饮、歌舞等更加丰富的节日内容,比起唐人中秋吟诗作对来说,显得更世俗化和娱乐化。普通的市民受文人阶层的影响,也逐渐在中秋这天加上了各种娱乐活动。孟元老的《东京孟华录》描写了这样的景象:“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市人争饮,至午未间……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普通老百姓在酒楼中,饮酒玩月。官府这天也是非常通情达理,取消了宵禁,让各种各样的店铺通宵经营以满足市民们的娱乐需求。儿童在这天晚上也不闲着,穿梭在夜市当中,玩个痛快。
为什么中秋赏月成为一种风尚呢?中唐的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写道“月之为玩……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
取于月数,则蟾兔圆。”一句话概括就是:天气刚刚好,不冷不热,玩的舒服!
03祭月拜月
中秋这天除了有文人墨客比较高雅的赏月玩月以外,普通人家会注意在这天祭拜月亮。在宋代,十二三岁的小朋友会郑重地穿上大人的衣服,或者登上高楼或者在自家庭院里“焚香拜月。”男孩子希望能“早步蟾宫”登科成名;女孩子则希望自己有个好容颜。
进入明清以后,祭月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风俗。明朝人会在中秋节这天买一种上面画有月光菩萨像的“月光纸”,放在家中进行祭拜。明朝的北京人还会在月光菩萨两边摆上圆形的果子和切成莲花状的西瓜。晚上祭拜后,将供品分与家人。清朝人在中秋时节会做一种特制的、特别大的月饼,上面会画上月宫、蟾蜍的形状。当祭拜完月亮以后,分给家人,或者留到除夕那天再吃。
在明清,又有了中秋“女子拜月男不拜”的风俗,月亮逐渐变成女性专属的祭拜对象了。而且这时候北京的手艺人结合神话里的玉兔形象,创造了一个新的节令物件,这就是有名的“兔儿爷”了。
04偷瓜摘菜游宝塔
在古人看来,秋收季节蕴藏着生育和繁殖的希望。唐宋以前先民会在秋收后举行祈求生子的活动和仪式。中秋节又在秋收之后,所以唐宋时期,人们就把古时活动和仪式渐渐地转移到了中秋节前后。
明清时期,湖南和贵州地区有一种中秋之夜偷瓜摘菜的活动。在湘西,人们会在晚上,“偷”上一些冬瓜或者南瓜,在它们表面上描绘上婴儿的模样,送给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希望他们能早日生子。在黔东南地区,还有摘菜的风俗。他们会选择在中秋之夜这天,跑到自己心仪对象的菜园子中摘几颗菜,以引起恋人的注意,从而能够摘上美满的恋爱果实。
在清代至近代的湘潭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这天结伴去游宝塔,烧香祭拜,以求繁衍子嗣。当地有首歌谣“八月十五游宝塔。堂客们生个胖娃娃,满妹子对个好人家。”
05吃月饼
当然,中秋节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当然是吃月饼啦!
苏东坡曾经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有学者认为可能宋代就有月饼了。但直到明朝,赠送月饼才成为普遍的中秋节俗。虽然古人没有像今天低糖月饼、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这么种类。但是古人在月饼样式上,制作并不单一。清代人会在月饼上绘上玉兔、蟾蜍、月宫等各式的图案,精美的让人不想一口吃掉它。
中秋时,古人一般会做个较一般月饼大很多的“团圆饼”,将其分成若干份,家中的每个人拿上一份,希望一家老小团团圆圆的。今年夏天火爆的热剧《小欢喜》里就有这样的桥段。文洁把一块儿月饼分给方一凡、林磊儿和方圆,正是这种寓意。
06意义
所以呀,古人的中秋节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过得枯燥乏味,而是多姿多彩的。古人们围绕着月亮在中秋节前后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无论怎么改变,都表达着咱们中国人的情感和信仰,联系着咱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