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阿方宫作为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它到底是不是被项羽所毁掉的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阿房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记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坐一万人”。《汉书》记载“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想象中的阿房宫

  这些历史资料让我们感受到阿房宫天下第一大殿的恢弘气势,更感叹项羽火烧阿房宫的鲁莽行为。但是,在2004年的春节期间,从长安传来一个消息,令人震惊:阿房宫其实是一栋“烂尾楼”,只是完成了地基基础的建筑,其余的设计精妙建筑都未实施。而几千年来被人们认定的“项羽火烧阿房宫”一说,经专家考证其实是千古冤案。

  这一消息经过媒体披露后,人们对早已盖棺定论的历史事实惊诧不已,更多的还是不解,毕竟更早的历史资料已经根深蒂固在思想里,曾经有那么多的历史资料告诉我们它规模空前绝后、气势恢宏,现在又讲它不仅不是“艺术精品”,反而说是“烂尾楼”,所示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由于咸阳人口太多,先王的皇宫又小,便下令着急天下建筑精英灵秀,在渭南的皇家原因上林苑中,建造一座新朝宫,后来被称为“阿房宫”。

  起初下令建阿房宫是前212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前209年)途中突然病死。在这之前它和秦始皇陵两大工程是同时进行的,但是为了尽快安葬所以不得不停滞它的工程,抢建秦始皇陵,随后又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施工人员更加紧迫。

  从阿房宫计划建造的那天起,前殿的总历程不过4年,像圆明园相那样浩大的工程经历了五代帝王,150年才算全部完成,就连避暑山庄也用了87年的时间,所以历程短短四年时间未完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2004年考古人员基本弄清了情况,前殿可以说是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几相当于只打了个地基,没有其他建筑。而且建筑规模和我们想象的天差地别,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土台基的面积54.1万平方米,前殿台基8.07万平方米,整个遗址现存面积大约50万平方米,这个数据和杜甫的《阿房宫赋》给人的感觉是不能比拟的。

  经过专家勘察发现夯土台地基的南面是一个坡道,在以前是为了运输方便,这个坡道是用来运输建筑黄土的,如果阿房宫已经建完没有理由再遗留这一条土坡道。

  《史记》明确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说是项羽率兵入关,纵火烧了阿房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最后化为灰烬。毫无疑问如果经历了大货焚烧必定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考古人员在遗址也只发现了几处小小的红烧土遗迹,并且通过土样检测也并没有大仙火烧迹象,所以考古学家认为,这意味着遗址并没有遭到大货焚烧。

  这么说项羽并没有被火烧阿房宫?那我们再来看《史记》,在《史记》中只提到项羽烧的是“秦宫室”,“秦宫室”并没有特指遗址,也可能是秦始皇的老宫室。

  那么,又一个问题,杜牧为什么要写《阿房宫赋》虚构历史呢?

  原来是为了劝诫唐敬宗李湛,李湛16岁继位,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表面写秦朝因为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最后亡国,其实杜是借秦讽唐,要李湛引以为鉴,不要落得“后人哀复后人”的结局。

  到此“阿房宫的秘密”明白了,只因为

  “烧秦宫室,火烧三月不灭。”一句话,后人就认定是项羽烧的,再加上项羽曾坑杀了20多万降兵,外加对秦朝的怨恨满满,人们多少会将这种事推论到项羽头上,而这样的推论一传就是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