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隋文帝都进行了哪些改革,隋朝是怎么解决南北分别的局面的

  你真的了解隋文帝改革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隋文帝杨坚的引领下,古代中国第二次从分裂走向统一。早在隋朝建立之前,北方政权就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隋文帝统治时期进一步推行的政治、军事改良措施,使北方的实力远远地超过了南朝。总的来说,隋文帝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有三方面条件的支撑。

  首先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北方社会从北魏孝文帝以来就处于不断恢复之中,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由衰退逐渐走向,自耕农数量较多且政治较为清明。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使得农民占有的土地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自耕农数量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与发展。北方虽然经历了北周、北齐的短暂分裂,但其总体而言是不断向上发展的。反观南朝,由于世家大族势力过分发展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迅速破产成为依附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生产的发展也被严重阻滞。与经济危机相李生的,是政治腐败的不断恶化。

  其次,是隋文帝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隋文帝在夺取了最高统治权后,就积极策划对南朝的统一战争。为了保证统一战争顺利进行,隋文帝花了将近9年的时间来进行备战工作。在政治上,隋文帝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建立三省制以加快工作效率;在地方简化机构,将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压缩为州县两级。

  另外,在法律上,隋文帝改变了北周末年字文资统治时期的严刑酷法,制定了较为宽松的《开皇律》。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隋文帝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别是突采取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从内部对其进行瓦解与打击,还进一步加强了北方的防御工事,现固战争所取得的成果。

  最后,民族大融合的完成为统一创造了契机。少数民族涌入中原腹地并纷纷建立政权,是西晋“八王之乱”的结果之一。汉人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差异,这些差异是北方长期处在互不相容的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但内迁的少数民族在数量上,与汉族相比终究处于少数,且汉族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方式,也必然成为少数民族学习的对象。因此,各少数民族的汉化就变得不可避免。这一汉化过程,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达到顶峰。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最晚至北魏后期,就都已经与中原汉族融为一体了。造成南北分裂的民族差异,在隋文帝统一前夕也终于消除了。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隋文帝开始了对陈朝的征讨。对陈朝进行征讨的第一步,是将西魏时期建立的傀政权一一西梁予以取消开皇七年,西梁主萧琮来到隋朝国都现见文帝,文帝差势将他永久地留在了长安。开皇八年,隋文帝在历数了陈后主的种种罪恶之后,全面展开了对陈朝的攻势。这一年的10月,隋文帝命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和信州)总管杨素三人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对陈朝进行围攻。

  除了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之外,还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州总管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率领水军在东海支援。隋朝为了吞并陈朝,一共派出了51万多人的大军。

  开皇八年,杨俊的军队攻占了汉口,做出出兵武昌、切断长江的态势,牵制了大批的陈朝军队,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杨素也从水安出发,将陈朝顺江而设的壁垒全部击破。隋朝的军队完全占据了长江上游战场的主动权。陈朝君臣并没有在意上游局势的失控,同样没有加强下游防守的意图,这就给了隋朝可乘之机。开皇九年,贺若弼从广陵渡江,攻占京口;韩擒虎渡江至采石,并攻下了姑熟自此,贺若和韩擒虎完成了对陈朝国都建康的包围。

  钟山一战,贺若弼击溃了陈朝的主力部队,韩擒虎也在贺若弼的掩护下直捣建康,俘虏了陈后主,陈朝灭亡。看到国都被破,陈朝上游的军队纷纷投降。只有湘州刺史、陈后主的弟弟、岳阳王陈叔慎负隅顽抗,但很快就兵败被擒,斩于汉口。紧接着,在洗夫人的帮助下,岭南诸州也顺利地归附于隋朝,至此,整个陈朝均为隋朝所控制。从永嘉末年开始的历时273年的大分裂再次归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