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姓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全部是来源于赖国吗
关于赖姓发源以后的迁徙问题,是赖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间题,也是更好地为寻根问祖服务的依据。如果要全面进行研究,显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这里仅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重点探讨一下赖姓人向南方各省和台湾的迁徙问题。
关于赖姓人向南方各省的迁徙活动,目前在海内外流传较广的<蕉岭赖氏族谱>、台北<西盛赖氏族谱>、福建德化<侯卿赖氏族谱>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蕉岭族谱>
<蕉岭赖氏族谱>记载,赖姓在得姓以后,由于受姓之地在秦汉时期属于颍川郡的管辖范围,因此也多称自己的郡望或堂号为颍川。后来,一部分人在赖庄的率领下由祖居地迁居松阳(原注今浙江松阳县西,实则遂昌东南古市镇),至其子赖遇时便落籍为当地人,形成赖姓忪阳郡望。后来,这支赖姓人中有一部分人在南朝刘宋元嘉末迁居南康郡揭阳(原注今江西宁都,实则广东揭阳),开创了赖姓南康郡望。此后,这支赖姓中又有人迁居赤竹坪。至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赤竹坪改虔化县,他们也改称虔化人。隋唐以后,这支赖姓人中叉有人相继迁到潭州、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宁化、永春、漳州、程乡、镇平、平远等地,成为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省赖姓的最大支派。
<西盛赖氏族谱>
台湾<西盛赖氏族谱:松阳七十二房考略>也记载,他们是在东晋安帝四年(公元四○○年)迁居潭州丰陆桴原(今湖南长沙一带)的,此后不久又迁到虔州石城礼上里秋溪,至宋代又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田心里石壁城,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又迁漳州府平和县葛竹社。此外叉有谱称,东晋时,有位名叫赖忠诫的人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太守,至其孙赖硕等人时西迁入江西,定居于虔州阳都,其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至唐末时,这支赖姓人又在赖由得率领下从宁都沿石城进入福进,定居于长汀,后又迁居上杭古田、清流、宁化、永定、连城等地,明清间又进一步迁到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也是赖姓在南方影响较大的一个支派。
另外,台中赖罗傅宗亲会的数据也说,居住在松阳的赖姓人大约在南北朝后期的赖灿时因生有七个儿子的缘故而分为七支,其中有两支留居松阳,另外五支全部迁往江西。留居松阳的人后来又有一些迁居福建,先后定居在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以及广东程乡、大埔、饶平、揭阳等地。其中居于诏安的赖延显生子五人,分别迁居平和心田、葛竹、安厚等乡,或者留居当地,分别成为各有关地区的开基祖。
综合以上各种家谱数据的记载,我们可知原生活在发祥地或颍川郡的赖姓人大约在东晋时开始向南方迁徙,定居在浙江松阳一带,以后又进一步分衍出南康郡望,并以松阳、南康为中心向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省发展,散居在许多县乡之中,遂使赖姓成为南方大姓之一。
<台湾文化志>
此后,随着清朝的统治在台湾的确立,又相继有一些赖姓人由东南沿海迁居台湾。这些迁徙可考的约有十四次,分布于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至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间,其中康熙时期三次,雍正时期一次,乾隆时期七次,嘉庆时期二次,道光时期一次。如据<新埔赖氏族谱>记载,在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时,有漳州平和县葛竹乡人赖天经入迁台北板桥镇,成为新埔赖氏开基祖。另据台中赖罗傅宗亲会数据记载,乾隆年间,居住在平和县心田乡的赖云从迁居台中三份埔,有子五人各具才能,人称「心田五美」,后来发展成为台中一带影响最大的赖姓支派。又据<台北县志稿。开辟志>记载,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时,广东人赖玉苍与曹姓人一起迁居台北,倡建今阳明山区士林镇市街。
<云林沿革志>
至于赖姓人向台湾的迁徙,大约开始于明清之际,是由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事引起的。据<台湾文化志>和<云林沿革志>等书记载,早在南明永历三十一年(一六七七)时,就有原郑成功部将赖某与杜某合垦沙连堡社寮庄及山脚庄,另外还有一位赖姓人与林杞一起入垦台湾竹山镇后埔社寮东埔蚋,成为第一批进入台湾岛的赖姓人。
<屏东县古碑>
另据<屏东县古碑文集>记载,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八)时,有位名叫赖永汉的人迁居县中坊寮街,从此也在当地发展繁衍。另外,据德化<侯卿赖氏族谱>载,该县下涌东阳派的赖祖等八人,因前往台湾经简而定居于彰化院务三佳春。总计由大陆沿海陆续迁往台湾的赖姓人以原居于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各县耆为最多,其次为广东饶平、大埔、揭阳、福建宁化等地的人。其中来自福建南部的人在迁入台湾后多居住在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而来自广东的赖姓人则定居在台湾的北部和中部,如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