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南宋恭帝降元时,皇子赵昰为什么还逃跑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南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南宋有九个皇帝,其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庙号。南宋第七位皇帝赵(或称赵显),于公元1276年奉表降元,死后谥为恭帝,元朝不可能给亡国之君庙号。南宋第九位皇帝赵昺,就是陆秀夫崖山跳海时抱着的那个8岁小皇帝,一般史称帝昺。剩下七个有庙号的皇帝,除了知名度较高的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还有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宋端宗。

  宋端宗是谁?他叫赵昰,夹在降元的赵与跳海的赵昺之间,是个流亡皇帝。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灭掉宋朝的元朝,只承认南宋有七帝,不承认赵昰与赵昺,只称为二王。元人编撰的《宋史》,本纪也没有二王的位置,只是附于恭帝之后。有学者认为,宋朝真正的灭亡时间应该是1276年,而不是1279年。如果南宋亡于1279年,南明同样应该算作明朝正统。

  赵昰的父亲就是荒淫无道的宋度宗赵禥。南宋实际上亡于宋度宗,当然还有大奸臣贾似道。降元的赵不过是个背锅侠。实际上,替宋度宗背锅的本来应该是赵昰,因为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度宗驾崩后,南宋小朝廷议立新君,大多数人倾向于立皇长子赵昰,但贾似道却坚决立嫡子赵,赵昰这才没有当成背锅侠。

  南宋的正式国都还是开封,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只是“行在”(临时国都)。当时元军即将进攻临安,有大臣认为赶紧把赵昰送到福州,得到朝廷批准后,还不到10岁的赵昰以益王的身份,出任福建安抚大使,兼判福州,赵昰的弟弟赵昺判泉州。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决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宋朝的皇子被元军一锅端了。当时的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临安是根本守不住的。接下来宋朝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就要看去福建的二王了。

  为什么选择福建?这和福建的地理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福建省位于浙江省南面,江西省东面,广东省东北面,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福建在秦汉时基本没有得到开发,东汉时的扬州会稽郡,辖浙江、福建两省,而福建一省只有一个东冶县(福建省福州市)。从三国东吴以后,福建的开发力度加强,人口越来越多。唐朝后期设福建观察使,辖区与现在的福建省辖区基本重叠。五代十国时,来自河南固始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了闽国。

  福建的地理非常有特点,相对比较封闭。福建与浙江的边界群山连绵起伏,福建与江西,直接以绵延五百多公里的武夷山为界,福建与广东的边界地势也较高。如果从浙江进入福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是非常难走的。公元946年,南唐灭掉闽国,大将李仁达死守福州不降。割据于浙江的吴越国准备出兵救李仁达,吴越诸将表示反对,理由是“浙江去福建的山路,艰险难行。”吴越最终还是出了兵,但一部分士兵是走水路去福建的,可见由浙入闽的道路并不好走。福建与江西之间盘着如巨龙一般的武夷山,其难以通行的程度,不逊于著名的蜀道。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依次有枫岭关、铁牛关、甘家隘、鸡公栋等险隘,防守起来相对容易些。南唐之所能灭掉闽国,主要是因为闽国王氏兄弟争权,导致闽国发生内乱。

  这还是福建与邻省的地理情况。具体到福建省内部,同样地势险要。福建省的中北部有鹫峰山,中部有戴云山,西南部有玳瑁山和博平岭,这都有利于福州的防守。

  还没等赵昰去福州,元兵就杀进了临安。大臣杨亮节等人背着赵昰、赵昺兄弟在山中藏了七天,在汇集了一些散兵后,仓皇逃到温州。去温州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温州进入福建福州,准备死守福建。

  在温州的江心寺,宋臣奉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并让秀王赵与睪等人先入福建,为赵昰入闽作铺垫。国无可一日无君,在赵投降后,最合适当宋主的,只有赵昰了。1276年5月,在陈宜中、张世杰等人的拥戴下,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改元景炎。文天祥听说益王称帝于福州,对宋廷忠心不二的他从镇江赶到福州,出任右丞相。

  宋朝大臣建立的这个流亡小朝廷,欲占据福建以延宋祚,但是元朝的统一大势已不可逆转。当年十一月,元军攻下了处州(治所在浙江省丽水市区),即将敲开福建的北大门。随后,元朝攻克了建宁府(治所在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的建瓯市)和邵武军(治所在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的邵武市)。元军拿下此二城,就可顺着闽江谷地进攻福州。

  果然,南宋小朝廷在福州呆不下去了,几十万兵民坐船从福州下海,沿海岸线逃向西南方向的泉州。没想到在泉州立足未稳,就发生了张世杰与招抚使蒲寿庚翻脸事件。张世杰没收了蒲寿庚的财产,蒲寿庚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泉州大杀赵宋宗室和官员。赵昰在泉州也呆不下去了,与陈宜中等人逃到潮州(广东省潮州市)。

  元军当然不会放过赵昰,元军沿海攻潮州,赵昰又逃到了井澳(今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在井澳的海浪中,赵昰所乘坐的船只不慎翻在海里,赵昰差点被淹死。被人捞上来后,吓出了重病,最后逃到了碙洲。碙洲就是现在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湛江市硇洲岛。也就是说,流亡的宋廷从广东的东北角,一直跑到了广东的西南角,就这样在海上漂泊,惶惶不可终日。年仅11岁的赵昰受不了这种折腾,

  1278年死于碙洲,宋廷群臣给赵昰定的庙号是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