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持一万两白银回到清朝,在当时能做一个地主吗
还不知道:清朝一万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过去的5个世纪以来,白银这种贵金属,一直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中国明朝时期,由于中国金矿的缺乏和白银的大量流入,白银货币更是一度独领风骚,逐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要硬通货,也成为了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标尺。
清随明制,明朝的银本位自然也传到了清朝。众所周知,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生活在这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手中有一万两白银的资产,那么,在当时社会又属于什么水平呢?
大米
清朝时期的一万两白银,自然不能用现代一万两白银的价值来衡量,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分析清朝白银的够实际购买力,以及清朝的物价。,而且,在清朝不同时期,一万两白银的价值也会有所变化。
先来谈谈白银在清朝所具有的购买力,据清朝史料记载,清朝初年的大米物价为“米每斗三钱,每斗一钱三分”;到了康熙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稳定,米价为“米一斗银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价已经降至每石二钱。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间每石大米的价格也就维持在一两八钱的水平,显然,这个时候一万两白银的购买能力较强。
白银
可是,发展至清朝中后期,由于经济衰落、战争四起,清朝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了物价快速上涨。据《履园丛话》等文献记载,清朝后期大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二两白银一石,这比原来的物价翻了两倍之多;当列强入侵中国以后,北京米价更是飞升至十两白银每石。即便米价飞涨,可是城内大米仍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个时候的一万两白银,购买力只有康熙时期的五分之一。
清朝官员
抛开物价的因素,再来看看这一万两白银,能为清朝官员带来什么样的生活?
满清入关后,就定制了官员俸禄条例,自清朝灭亡,官员的俸禄标准也没有较大的调整。从《大清会典事例》中可知,清朝从一品官员每年的俸禄能够达到180两,至于正七品的知县只有45两。这样一看,如若一个人拥有一万两白银的资产,他的生活水平起码在从一品官员之上。但是,自康熙年间开始,为了减少官员的贪污现象,官员俸禄中又增加了“养廉银”这一特殊收入,这笔养廉银可比以前官员的年俸禄超过了数十倍之多。
清朝末年的官员
《中国俸禄制度史》记载,从一品的官员每年所获得的养廉银年俸禄为15000两,如此以来,从一品官员每年的实际份额就达到了15180两,如此之高的经济补贴,让清朝官员们享受更好的生活,也为他们累积财富打下基础。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如果是康乾时期,拥有一万两白银的资产,大约相当于二品官员的一年合法收入。
清朝土地价格的变化,也能够体现这一万两白银的购买力。据《阅世编》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每亩土地价值3——5之间;从乾隆二十五年的地契又可得知,乾隆年间每亩土地的价格已经涨到了45两;到了光绪三十二年,9.5分的宅基地连通房子成交价已经达到了900两,由此可以推算,一亩宅基地的价格在1000两左右。
因此,无论是清朝初年还是清朝末年,1万两银子都能让拥有这些银子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贵人家,但是,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这个财产足以让他成为当地的大地主,而到了清末,也仅仅是维持温饱,隔三差五吃顿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