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大?它的军事能力如何?
说到晋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我们都知道,春秋时代有五位霸主,各领风骚一时,但五位霸主含金量却并非一样,真正最具含金量的霸主只有两国,即齐国与晋国。
周室衰弱之后,齐国提出“尊王攘夷”,开启了称霸之路,成为春秋第一霸,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齐国之后,历代霸主都向齐国学习,打着尊王攘夷口号,讨伐不臣,因此齐国称霸含金量非常高。
而与齐国不同,晋国没什么政治口号,但就是实力强大,率领诸侯压制“蛮夷”秦楚二国百余年,几乎在同一时间里,晋国爆发晋楚争霸与晋秦争霸战争,而且持续时间还长达百年。可以说,如果晋国不亡,那么一统中国的很可能就是晋国。那么,晋国的军事实力为何如此强大?
春秋时代,华夏文化圈里排斥两个国家,即楚国与秦国,除了秦楚生活习俗等与中原文明大相径庭之外,还有秦楚打仗不守规矩。
当时非常注重战争礼仪,要求摆开阵势堂堂正正的打,比如不准截取粮道,不准偷袭,不准师出无名等等,而秦楚经常不守礼,把中原诸侯气坏了,于是将秦楚归于蛮夷一类。晋文公即位之前,宋楚争霸时,宋襄公遵守礼仪,而楚成王不仅在会盟时挟持宋襄公,将宋襄公抓到楚国囚禁,还在后来战争中以突袭的手段击败宋军,严重不遵战争礼仪,因此遭到诸侯鄙视,“宋襄之仁”如今是一个讽刺的典故,但在当时却是褒义词。另外,孙武的《孙子兵法》之所以在当时不出名,就与战争礼仪有关,因为孙子兵法认为“兵者,诡道也”,阴谋诡计迭出,违背战争礼仪,自然遭到排斥。
秦楚两国虽然偏居中原,但却占据了地利优势,秦国向西空间很大,楚国向南空间广阔,秦楚位于华夏文化圈边缘地带,反而避开了中原诸侯纷争,可以默默壮大实力。随着春秋争霸开始,齐国成为第一霸之后,实力已经很强的秦楚二国按捺不住,也开始逐霸天下,但不幸的是,秦楚遇到了晋国。
晋楚争霸,一共爆发11场战争,晋国9胜2败,其中主要有三场战争: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
晋文公时代,晋楚爆发的城濮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遏制了“蛮夷”楚国北上,一举奠定晋国霸主之位。如今,我们熟知典故“退避三舍”,就源自这一战。
晋景公时代,楚庄王再次挑战晋国,双方爆发“邲之战”,由于晋国将帅失和,迟疑不定之际,楚军发动突袭,一举击败了晋国,楚庄王由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这一战中,晋国击杀楚军先锋连尹襄老,生擒楚庄王弟弟谷臣,且损失有限,并未损害晋国元气,此后仍与楚国争霸。
“邲之战”晋国兵败,其实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当时,秦楚为了共同对付晋国,双方成为盟友,此前秦国还将俘虏的楚军还给楚国,而秦国一直骚扰晋国,吸引了晋国大量兵力,另外楚国与齐国又是盟友,晋国的军事压力非常大,因此“邲之战”中楚国面对的远不是全部实力的晋国。
然而,一旦晋国认真起来,解决后顾之忧后,楚国立即显现原型。“邲之战”后,晋国以武力迫使齐国就范,打破齐楚联盟,又在西方打败秦国,一定程度上解决后顾之忧后,前583年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楚败,前585年晋楚绕角之役楚败,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楚败。
晋楚争霸持续时间很长,前后长达百余年,楚国整体一直被晋国压制,几乎算是屡战屡败。
在公元前546年,为消弭战争,宋国召集晋楚会盟,晋、楚、齐、秦等十七国响应,在此之后五年中,中原地区没有爆发战争,而晋国因为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休,不得已对外罢兵,晋楚争霸才告结束。
明面争霸战结束,但实际上晋楚之争还在继续。鄢陵之战失败之后,晋国采取新战略,扶持同姓的吴国来牵制楚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历史上的吴楚之战中,吴国势如破竹,一举攻克楚都,吴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既有晋国支援的原因,又有之前晋国率19国诸侯联军侵楚,消耗了楚国战争潜力。吴楚之战后半段,秦国出兵支援楚国,原因就在于秦国不希望楚国倒下。
晋楚争霸之余,晋国还要面临一个争霸者——秦国。
公元前627年,“崤之战”爆发宣告晋秦争霸开始。秦穆公趁机晋文公去世,晋国无暇顾及诸侯之余,派兵突袭郑国,但由于爱国商人弦高发现秦国目标,让郑国做好了准备,于是班师回国,但在途中遭遇晋国,结果全军被歼,秦军三帅被俘,损失惨重。
这一战之后,秦晋之好变为秦晋交恶,秦晋联盟就此崩溃,为了遏制打击晋国,秦国立即释放所俘楚将,与楚国结盟对抗晋国。此时,晋国形势极为严峻,齐楚结盟,秦楚结盟,秦与狄戎结盟,目标都是遏制打压晋国。
三年之后,秦晋爆发王官之战,秦穆公亲自率领大军突袭晋国,而晋国形势严峻,强敌太多,为了避免与秦军决战,于是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最终秦军不战而胜。这一次的胜利,是秦穆公成为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与楚国一样,一旦晋国认真起来,秦国也会露出原形。在此后70余年中,秦晋爆发过十余场大战,秦国败多胜少。尤其是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发生于秦地麻隧(今天咸阳境内),晋国聚集一帮诸侯惩罚秦国野蛮行为,最终秦军大败,秦国此后十多年没敢攻晋,数世不振,不再对晋国西部构成威胁。
在此之后,秦晋爆发多次战争,但晋国却将秦国牢牢的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让秦国只能专注于称霸西方。
可见,晋国争霸之路非常艰辛,要面对秦国、楚国、齐国、狄夷四方围攻,却牢牢压制秦楚齐,从而独霸中原百余年,不得不让人叹服。秦楚对晋取得胜利的战争,都是两国趁晋国主力不在时的突袭胜利,而没有一国敢于直面晋国主力。可以说,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秦国、楚国、齐国只是第二层次强国,单独面对晋国的话,只有战败一条路。
那么,晋国为何如此强大?这与晋国的军制密不可分。周朝军制是军、师、旅、卒、两、伍六级建制,一军有12500人、五个师,周王室有六军编制,大诸侯有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而晋文公时先是三军,后来又再建三军,就与周王室一样都是六军。更为关键的是,有学者研究发现,晋国的军队编制很大,虽然是三军或六军,但每一军兵力却远超1.25万人,甚至有猜测超过3万。当然,诸侯为了表明表面礼仪,一般都不超过天子六军,但实际每军兵力都超标,只是晋国更为夸张。
可惜的是,晋文公实行三军六卿制,让晋国强大了起来,但六卿却不断壮大,彼此相互倾轧,王室又被架空,无力控制局面,于是强大的晋国因内斗而不得不退出争霸,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一场内乱开启了战国序幕,也毁掉了晋国。而即便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国,却全都是战国雄主,因此如果晋国不分裂,估计一统中国的是晋国,而不会是秦国。
总之,如果说春秋含金量最高的霸主,必然是晋国无疑,齐国其次。至于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等,最多只是称霸一时,而晋国却是称霸百余年。尤为重要的是,晋国总体遵守春秋礼仪,因此称霸时诸侯叹服,秦楚是中原诸侯眼里的蛮夷,根本得不到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