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薛丁山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他的原形又是谁?

  《薛丁山征西》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可是历史上却没有薛丁山这个人。不过,薛仁贵有一个儿子确实曾经征西,此人就是薛讷。之前咱们介绍过,唐玄宗派薛讷领兵北上,结果遭到契丹的包围,几乎全军覆没。薛讷不仅遭到免职,还被契丹人蔑称为“薛婆”。那么,薛讷是如何再度证明自己的呢?

  开元二年六月,薛讷兵败滦河,被唐玄宗免为庶人。可是到了这年十月,薛讷就再度踏上了战场。原来,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众十万,进犯唐朝西北地区,“掠群牧而去”。唐玄宗只好再度启用薛讷,让他以白身的身份,代理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的职务,“与大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之”。

  与吐蕃的这场战争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薛讷能否翻身,还是一场薛家的复仇之战。原来在44年前,也就是唐高宗时期的咸亨元年,薛讷的父亲薛仁贵作为主将,领兵数万征讨吐蕃,结果在大非川之战中全军覆没,一世英名毁于此地。对于薛家来说,大非川之战是一场耻辱,而造成耻辱的正是吐蕃人!

  到了这年十月,吐蕃大军再度进攻渭源。唐玄宗已经做好了御驾亲征的准备,“发兵十余万人,马四万匹”。可就在这个时候,前线传来了捷报,薛讷大破吐蕃军队,杀敌数万人。唐玄宗大喜,“乃停亲征”,对前线将领进行封赏,“拜(薛)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仍拜子畅朝散大夫”。

  那么薛讷是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呢?话说十月,薛讷领兵来到了渭源,与吐蕃军队在武阶驿相遇。正在吐蕃大军与薛讷对峙时,太仆少卿王晙挑选七百精兵,穿上吐蕃的军装,然后发起了夜袭,同时后方搞了许多鼓角,“前军遇敌大呼,后人鸣鼓角以应之”。吐蕃军队以为是唐军主力,陷入了混乱之中,“自相杀伤,死者万计”。

  薛讷闻讯后,立即率军前去会合,一起夹击吐蕃军队,取得了大捷。薛讷领兵一直追到洮水,与吐蕃军队大战于长城堡,唐军又取得了胜利。在这场战争中,薛讷率领的唐朝军队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前后杀获数万人”,“擒其将六指乡弥洪,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

  之后,薛讷又担任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坐镇西北地区。开元四年,已经68岁的薛讷辞去职务,告老还乡。四年后,薛讷病死,终年72岁。唐玄宗下诏,追赠薛讷为太常卿,谥号为“昭定”。史书对薛讷有一个评价,说他这个人平时沉默寡言,但临敌时却很勇敢。

  薛讷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薛徽、薛直、薛畅,他们担任过左金吾将军、绥州刺史、左羽林将军的职务。薛讷这一支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比较稳定,他的孙子大多担任过刺史的职务。而历史上薛刚的原型是薛嵩,他的父亲是薛楚玉,而薛楚玉是薛讷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