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佑樘的生母是宫女吗?为何宫女生的儿子能称帝

  有无子嗣,能否以亲生子继承皇位,是皇家最重要的事情。明宪宗朱见深虽然先后立了两个皇后,还有数十妃嫔,几乎每夜临御,但就是没有“龙种”种下。当时,朱见深最宠幸的就是万贵妃,据说万贵妃自己也多次求神祷天,特别珍惜朱见深的雨露,但她到底没有怀上儿子。

  朱见深为此十分着急,常独自长嘘短叹。见此状况,老太监张敏再忍不住了,奏道:“万岁爷不用愁,万岁爷有儿子!

  有儿子?朱见深惊疑万分,怎么有儿子连自己都不知道呢?张敏这才从头讲起:

  在宫女中有个姓纪的,自幼入宫,长大了是个使女,干些粗活,却也长得端庄秀丽。宪宗偶然遇到过她—次,便拉她侍寝,事后也就给忘了。

  没想到,这一夜龙恩,纪氏却怀上了“龙种”。当时,宫中最得宠遇的是万贵妃,得知纪氏怀孕,生怕她生下的是儿子,有了和自己争宠的本钱,便几次三番想害死纪氏。幸亏有太监、宫女们的保护才躲过万妃的毒手。孩子生出来后,便交给张敏偷偷抚养,藏得很严。

  朱见深这时才想起这个纪氏来,高兴万分,正式认子,取名朱佑樘。不久,又下旨封朱佑樘为太子,纪氏理所当然的由使女升为皇后。这种晋升,在明后宫中,是绝无仅有的。纪氏死后,也是以皇后的身份和宪宗合葬在茂陵。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当时孝宗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万贵妃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由于当时的万贵妃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为了报复孝宗母子,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从此他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让宪宗去临幸后宫的妃子,许多妃子都为宪宗生下了皇子,于是万氏就天天在宪宗耳边说太子如何不好,让他改立其他皇子。

  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于是马上着手准备,可是众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据理力争,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宪宗换太子的决心。这一次是老天帮了朱佑樘,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奇异的天象一出,群臣立刻上奏“上天已经示警了,如果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这次服软了,朱佑樘的地位也得以稳定下来。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架崩,朱佑樘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

  朱佑樘虽则生在深宫,但由于母亲是使女,可以说是出身“微贱”。而且,他自小由太监、宫女们保护抚养,时时提防万贵妃的毒手加害,这样,就没有皇子们那些豪奢,对下层的疾苦知道一些。所以,即位后他实行了一些开明政治。他一即位,就把权倾朝纲的大太监梁芳逮捕,谪戍边塞而死。并且停纳栗例,以减轻百姓负担。他本人生活俭朴,对大臣恭敬有礼,遇事按制度处理,有“勤政爱民”的美称,使宪宗成化年间遭到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民康物阜,国库充盈,这反映在朝廷上,也是一片清明详和的气氛。

  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社会无赖都冒充法师混进宫中,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

  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当时著名的“纸糊三阁老”都先后被“请”出内阁,孝宗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著名的有王恕、怀恩、马文升等人,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

  孝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他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弘治皇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知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

  孝宗统治进入中期以后,许多问题又爆发了出来,孝宗开始逐渐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皇帝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身边许多人的感染,孝宗皇帝开始信佛,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

  孝宗皇帝对佛教的笃信程度也并不亚于其父,因此少不了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好在朝中忠志之士较多,大臣们前仆后继,总算扳倒了当时靠佛教发迹的权宦李广。孝宗朝另一大弊病就是外戚势力的膨胀。孝宗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皇后张氏,终其一生没有临幸过其它嫔妃,而且对张氏一家都非常好,但是张氏偏偏是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他先是强迫孝宗封自己的父亲为伯爵,不久又进封位侯爵。张氏的两个弟弟也被受爵。

  而且他的这两个弟弟比姐姐更加贪婪,他们仗着自己外戚的地位,到处为非作歹,兼并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许多农民都流离失所,为农民运动埋下了祸根,他们倒卖官盐,当时的盐是国家垄断产品,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张氏兄弟以此牟利,极大地影响了国库的收入,弘治皇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只好听之任之。

  孝宗统治的后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他任用刘大夏、戴珊等人,重新整顿朝政,并亲自告诫张氏兄弟收敛他们的恶行,但是这段昙花一现的时光随着弘治皇帝的驾崩被带走了,终明一朝再没有回来。

  弘治皇帝的统治时期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明朝回光反照的时期,大明王朝好像一个人,在成化年间已经得了重病,经过孝宗皇帝的治理,这个病人精神为之一振,然后随着孝宗的驾崩,病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孝宗在位18年,于弘治十八年(1505)逝世。

  孝宗当皇帝,只有一个张皇后,妃嫔一个也未立。和其他明朝皇帝不同的是,他还能舞文弄墨,而他以后的皇帝,却连个碑文也写不出来。

  孝宗死后,依史家山而葬,地宫合葬的是张皇后,是为泰陵。

  臣僚们因孝宗生前好文墨,便将史家山称为“笔架山”,山前的小泉,也称为“墨水壶”了。

  泰陵前建有神路,神路上有一座五孔石桥,在碑亭北有单孔石桥三道。陵两侧有览庄、灰岭二水流过。

  明大学士何景明有《谒泰陵》诗:

  世切如云望,大摧格帝功。

  弥留念诸将,顾命托三公。

  玉无星辰上,充宫霜露中。

  松揪恸哭地,白日起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