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袁绍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都优于曹操,为何还在官渡之战中战败?

  说到袁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战役的典型,本是众望所归所的袁绍竟然败给了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不如他的曹操,奠定了曹操大业的根基,那袁绍在此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声名显赫,众望所归

  袁绍在三国早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雄主,作为出身官僚大族的他,家族中连续四代人都进入到了东汉政府的最高层,因此袁氏家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管是声望还是名头都是显赫一时。

  东汉末年,朝局混乱,大权旁落,东汉已经无力再去统治各地的势力,在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素来根基深厚的袁氏家族理所当然的崛起了,虽然袁绍是袁氏家族的庶出,但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天资,吞并了冀州、并州、青州、幽州等地,成为了当时北方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也是名副天下的绝对霸主。

  与这样的袁绍去相比,曹操虽然也是出身于官宦世家,比起布衣的刘备来说可能起点要高很多,但是与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相比,曹操的身世就算拍马也赶不上袁绍。虽然曹氏家族看起来身份不低,但是由于东汉末年时宦官与外戚轮番专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因此在士大夫阶层中试瞧不起这样的官宦家族的,曹操的出身为此也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先天条件有多重要,看看刘备的奋斗史就明白了,自奋斗开始到有一席之地,整整奋斗了二十多年。虽然曹操没有袁绍这么丰厚的家底和这些有利的先天条件,但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努力、善用人才等同样也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一股直接威胁袁绍的力量。

  许攸反叛,献计曹操

  引导这场战争走向的关键人物许攸可以说是使得曹操胜利的关键了,也可以说许攸的叛变是导致袁绍失败的直接原因,士为知己者死,许攸本身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注重虚名的人,袁绍帐下又是谋士如雨,袁绍又不听他的意见,恰好家人犯法,还逮捕了他的家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许攸的背叛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据《曹瞒转》记载:“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许攸叛变后,为曹操提供出了袁军粮草的位置与防守情况,曹操依计进攻乌巢烧毁粮草。战争的走向与士兵的士气息息相关,粮草是作战的重中之重,粮草一失,士兵饭都不上,哪还有什么军心士气可言,就算有士气也得吃饱了才能有力气才能与敌人拼杀。另外在袁绍的阵营中,帐下谋士太多,袁绍本人又是优柔寡断,手下的能人太多,个个怀才自傲,虽说袁绍是礼贤下士,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样的结果就是内部先内斗崩盘,内外不合,将帅离心,士气崩溃,故而大败。

  多年准备,大势所趋

  当然一场战争的胜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官渡之战的结局虽然有两个统帅在性格、才能、军事决策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导致的。依据当时的情况,北方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混战,北方的统一已经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了。

  站在曹操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与他多年的准备是分不开的,曹操早在起兵初期就料到了早晚跟袁绍会有一战,为此曹操提前准备,采取了许多种革除国家和军队各种弊病的措施,例如不看重名声只注重才华的“唯才是举”,让默默无名的有才之士能够一展身手,另外像是严明军纪、赏罚必施,像是抑制各地豪强,加强中央的权力,又如实行屯田垦荒,实行以耕养战等等,这些举措在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为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