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有三位重要的妻妾,他为她们写下的悼亡词是怎样的?
对苏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豪,不仅诗词俱佳,而且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有三位重要的妻妾: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其中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16岁时就嫁给19岁的苏轼,她是一位知书懂诗的女子,也是苏轼这三位妻妾中最有才华的女子。
苏轼在颖州做官时,在一个正月夜里,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王弗对苏轼说:“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以和你朋友赵德麟他们在花下饮酒。”苏轼高兴地说:“此真诗家语也。”当即作词一首“春庭夜舞,摇荡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由此趣事,可见王弗不仅懂诗,还能品鉴对比,与苏轼很有共同语言,所以苏轼与她伉俪情深,十分恩爱。
不幸的是王弗27岁就去世了。十年后苏轼仍对她念念不忘,为亡妻写了《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来怀念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悼亡词中的翘楚,词中展现的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读之令人动容。
苏轼的第二位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在王弗去世前把她许给苏轼。由于苏轼对王弗的感情,丧期三年后才娶她过门。她温柔体贴,总是在苏轼最需要的时候给他安慰,成为了苏轼精神上的伴侣。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在苏轼因写诗被捕时,王闰之哭得死去活来。苏轼却风趣地对他说:“你难道不能像杨朴处士的妻子那样,作首诗为我送行吗?”(杨朴是宋真宗时期的隐士,擅长作诗。真宗召他入朝问他能否作诗,他说不能。真宗问:“你来之前有人作诗给你送行吗?”杨朴说只有他妻子吟了一首绝句:“且休落托(不拘小节的意思)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逗的王闰之破涕为笑。但是她到底也没像杨朴妻子那样作出诗来。那种情况下哪有心情作诗啊?后来神宗皇帝赦免了苏轼。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伤心欲绝,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是位歌妓,是朋友送给苏轼的,当时她只有十二三岁,比苏轼小二十六岁。朝云粉面朱唇,一双大眼睛像星星一般明亮。王闰之和苏轼都喜爱朝云,便劝丈夫纳朝云为妾。在苏轼被贬惠州最困顿的时候,其他侍妾都离苏轼而去,只有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最懂苏轼的人,每当苏轼失意时,都是朝云唱歌给苏轼解闷,是他的红颜知己。但不幸的是,朝云被瘴气损害了健康,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苏轼伤心欲绝,此后一直未娶,孤独终老。苏轼为爱妾王朝云作《西江月》词一首: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似乎写的是咏梅,但其实是暗为悼亡。也许是因为觉得为妾悼亡不好明言,因此便将感情隐没在词的表面之下,借梅花展现出来。
苏轼虽然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但写给妻妾的几首词,却情真意切,真情流露,让我们看到诗人温情的一面,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文化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