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地方官对地方的影响有多大呢?
三省六部制,至西晋以后长期形成,主管中央政令和制度的制定、审核与贯彻,分散了相权,集中了皇权。然明初,君主废除了三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更大一步分割相权,集中皇权。皇帝虽集权与一身,但是对地方管理不能事事俱面,所以地方上设立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在百姓眼里此举不仅可以维护王权的实施,还可以利于社会长治久安。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经历过几朝的变化改革,明朝地方官行政制度越发完备。从地方官的言行和行政才能来看,必须遵循官规矩,而后达到“致君泽民”。同时地方官作为中央连接地方百姓的重器,明代统治者对官吏严格管治,出现“天下之府州县官,凡廉能正直,不畏权势,考课得最者,则越级擢用”的天下局面。
王朝官员作为官僚政治中重要的组成,而地方官的出现更加明示明代君主对于国家管理的极强管控,同样地方行政制度也影响着国家的政策施行与中央的管理,所以明代君主对地方官员的整治是历朝历代少有的严酷,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吏的徇私舞弊,横行霸道,贪财暴敛,深得民意。
一、明代地方官的行政管理
1、“三司分设”的管理局面
君主取消“行中书省”制度,把省政府在具体运作中改成“三司分设”的管理局面。三司是指:掌控行政事务的承宣布政使司;掌控司法监察事务的提刑按察使司;掌控军事事务的都指挥使司。明朝地方行省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平行执掌行政、监察、军事三权,分别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这么设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故意不让省级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同时也形成了一张“自下而上”的关系网。
明代官制总的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其等级、工资、政治地位和职事基本是通过一个核心官职来明确的,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会发现存在工资、职事分开的现象,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工资和职事都是合一的。
2、官吏众多,实现规范管理
官员上任的第一节事是什么呢?清点公物,为的是防止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也间接的防止了官员贪污敛财破坏纲纪。侧面说明明朝对于官员管理的严格。接着财务清点结束之后,就得看吏,吏作为官员与当地百姓的桥梁,吏亦代表百姓。一般来说官员通过吏将政务传递给百姓,而官员也可通过吏去了解民情民意。吏的数量较多,而官员只有一个,所以如何去管理数量众多的吏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不必提去管理好。
同时因为吏一般来自本地百姓,对本地的事务、民情很是了解。同时又因为吏的权力低下,明朝官吏俸禄又很薄微所以有不少吏开始去欺压百姓,走上以权谋私,横暴敛财的道路。所以地方官员到任之后就要快速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加强对吏的管理,否侧将出现“官不似官,吏不似吏”的局面,使自己在地方上的权力被架空,没有任何威严。
二、明代地方官到任的作用
1、注重整治地方官员
明为了确保中央政府的行使权力至基层和持久稳定,设立“一分为三”的机构和推行“三司”。官员下放到任至地方凸显君主对百姓的基础重视,将民生放置国家发展前沿。同时朱元璋目睹过元末地方机构的腐败,州县贪污的种种舞弊,所以在他建立明代王朝以后
地方机构的腐败迫使地方百姓无以为生,自然危及王朝的统治。严苛的官员管理制度,更好的约束了官员的行为。使得百姓得以生存,皇权得稳固。地方官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皇权服务,更好的安稳民心,所以必须得有严格的约束与管控。
2、贴合百姓的需求,以求稳定民心
二来地方官的到任使得中央一些政务,时令更好的传到至百姓之中。使得政策由基层开始实行,让政策更加贴合百姓的需求,以求稳定民心。同时有了地方官的存在,高坐庙堂的君主更能详细,及时的知道自己的子民生活状况是否稳定,国策是否合理,国家发展是否在进步。这些都是因为地方官的实地考察,实时汇报得到得情报。
3、明代地方官员到任存在的问题
官员到任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地方官员所到任职之地路途较远,加上有的官员自身素质问题:或途中生病或去世。使得在赴任的道路上效率难以保证。无法及时对地方上的权力进行交接,同时中央或再派遣的官员,官员到任之后并不能极短时间内熟悉此地政务,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行政效率。或许也会因不及时交接上政务地缘由,使得一些地方上存在坏心思地吏贪污腐败架空了权力,这又是一大问题。
结语:地方官员作为统治管理的基础,是君主建立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代表着百姓亦象征皇权。所以对于地方官员地任用,下派,到任都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注重的国之根本。历朝的中央对与官员的到任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地方上权力能够顺利得到
总而言之,不论怎么样的去制定,最终都服务于王权,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获取民心。所以代表着中央又象征着百姓的地方官员到任制度是更加的严苛,同时也侧面说明地方官员行政制度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