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开国功臣经常被诛杀,为何元朝却没这么做呢?

  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能征善战的武将,也要出谋划策的文臣,一时间文武汇聚,新的王朝终于一统天下。而这些文臣武将则摇身一变成为新王朝的功臣。

  这些功臣很快就变成了政治集团,对皇权造成了威胁。因为新王朝面临的情况不同,很多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处理的手段是不一样的。

  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比如西汉和明朝就大杀功臣,那是因为功臣集团太强大了,功臣集团威胁着皇权顺利交替。西汉开国太子刘盈太懦弱了,根本压不住功臣集团,刘邦不得不杀功臣,而且重用外戚集团依靠吕后。

  明朝开国太子朱标本来可以压得住功臣集团,但是他早死了。皇太孙朱允炆年龄小,朱元璋已经老了,到底是功臣活的长还是朱元璋活的长,这还是个未知数。为了朱家江山万世一系,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而东汉、唐朝、北宋、元朝和清朝都没有杀功臣。东汉不杀功臣反而赏赐功臣爵位,土地,奴婢和庄园,结果形成了士族,影响了中国将近七百多年。

  唐朝最大的功臣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最高权力。因此唐朝李渊没来得及杀功臣。李世民没有理由杀功臣。

  北宋最大的功臣就是赵光义,赵光义通过烛影斧声,当了皇帝。而赵匡胤本来不想杀功臣,也不允许他杀功臣,这才保住了赵宋王朝。

  首先要了解杀功臣其实就是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矛盾。太子或者皇太孙本人的智慧、能力和才干不足以震慑功臣,功臣集团的势力威胁皇权顺利交替的时候,不得不杀功臣。而元朝为什么不杀功臣呢?元朝不杀功臣的原因非常复杂。这话还得从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说起。

  第一、汗位继承人才能出色,足以驾驭功臣

  对于大蒙古国铁木真时代,大蒙古国汗位的继承人是窝阔台。而窝阔台的军事政治能力非常出色,而且为人有城府,能够团结所有兄弟,最具有政治才能。窝阔台的智慧、能力、才干足以驾驭大蒙古国的功臣集团。

  第二、大蒙古国的功臣就是铁木真的儿子们

  大蒙古国是兄弟齐上阵,父子打天下。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的参与了统一蒙古诸部,攻打金国、西征花剌子模、攻打西夏等等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当中,战功最大的是术赤,其次是察合台,其次是窝阔台,最后是托雷。而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的时候,也对术赤和察合台进行了分封。

  察合台微笑,乃白于太祖,请于术赤分任军旅之事,窝阔台敦厚可奉教训嗣大位。术赤亦允之。于是太宗之位遂定。

  而以咸海西南与咸海、里海之北封术赤,以锡尔河东之地封察合台云。大蒙古国的功臣集团就是孛儿只斤家族,而且父子打天下的形式下,异姓功臣集团的势力非常小,异姓功臣不足以威胁汗位交替。而成吉思汗对打江山的八十八位功臣也进行了分封,高官厚禄,裂土分国,允许他们世袭罔替,满足了功臣的基本需求。

  第三、大蒙古国的功臣死的比成吉思汗早

  成吉思汗诸子中术赤的战功最大,而术赤也是铁木真诸子中先成吉思汗而去。术赤被封在金帐汗国,路途遥远,远离大蒙古国。他对自己没能成为汗位继承人耿耿于怀,心中不快。成吉思汗几次征召术赤前来,结果术赤称病不来。术赤这样做,铁木真心里也非常不痛快。有一次有蔡古人从金帐汗国而来,铁木真就问术赤的病况。

  结果这个蔡古人不明就里说:“看见术赤野外打猎,不想有病的样子。”可能蔡古人是察合台指使这么说的。成吉思汗非常恼怒,下令让察合台和窝阔台领兵攻打术赤,拿他问罪。大军刚刚集结完毕,术赤去世的消息就传来了。成吉思汗非常伤心,大哭一场。要杀了那个胡说八道挑拨离间的蔡古人,但是蔡古人早就跑了。

  术赤自以长子,不得袭父位,又封地绝远,恒怏怏不乐。太祖至锡尔河,屡召之以疾不至。又命其西略依必而、西毕利、布而嗄尔等部,亦称疾不行。太祖滋不说。二十年,太祖既还行官,有蔡古人自西来,询术赤病状,对曰:“见其出猎,末闻有疾也。”太祖怒,命察合台、太宗率师逮问之。无何,术赤凶问至,太祖大恸,欲诛妄言者,而人已逸去。遂命斡赤斤往莅其丧,定嗣子之位。

  异姓功臣有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他们并称“四杰”,而其中木华黎的战功最大。木华黎封为左翼万户长,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赐九斿白纛,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

  成吉思汗:吾有汝二人(木华黎和博尔术),犹车之两辕,身之两臂也。

  这四个人中,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都比成吉思汗早死。博尔忽为救窝阔台死于成吉思汗十二年,木华黎在讨伐金国班师途中死于成吉思汗十八年,博尔术跟随成吉思汗征伐西夏时死于成吉思汗二十一年。

  第四、大蒙古国还需要功臣征战四方,功臣并不是大蒙古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成吉思汗时期,西夏,金国,南宋,大理,吐蕃还未被攻占,大蒙古国需要这些文臣武将。这是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小于外部威胁力量的压力。在外部威胁存在的时候,反而消除了统治集团的所有矛盾,增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所以成吉思汗不需要去考虑杀功臣的问题

  回归正题,元朝为什么不杀功臣呢?

  第一、元朝统一天下的时间最长。

  大蒙古国于1206年建立,到了1271年元朝建立,到了1279年元朝统一天下,总共花了73年。而秦朝十年,西汉七年,东汉十一年,隋朝八年,唐朝十年,北宋十七年,明朝二十二年,清朝十八年。

  元朝从建立到统一天下的时间最长。元朝建立时,大蒙古国建国时期的功臣、灭西夏,灭金的功臣也都已去世,在大蒙古国蒙哥汗时期,忽必烈的战功最大,远征大理,南征南宋,忽必烈是蒙哥时期蒙古功臣集团的首领。

  所以在蒙哥死后,才能得到蒙古王公的支持,在上都开平召开库里台大会,继承大蒙古国汗位,击败对手阿里不哥,建立元朝。

  第二、元朝开国功臣都早逝

  元朝建立后,最大的战争就是灭宋之战,立下战功的就是伯颜和张弘范。在忽必烈时期元朝开国功臣文有刘秉忠、姚枢、许衡、阿合马、廉希宪等,武有伯颜、兀良合台、张弘范、刘国杰、史天泽等人。

  元朝初期天下刚刚平定,元朝的政治框架早已成熟,但是元朝在民间的统治还不稳定,需要功臣维持统治。

  而且当时的元朝开国太子真金也非常有才能,得人心,足以驾驭功臣集团。忽必烈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结果功臣一个个去世了。

  刘秉忠于至元十一年去世,姚枢于至元十七年去世,张弘范于至元十七年去世,兀良合台于至元九年去世,史天泽于至元十二年去世,廉希宪于至元十七年去世,阿合马于至元十八年被刺身亡。而太子真金则于至元二十二年去世。

  第三、元朝的开国功臣并不是铁板一块,皇权顺利交替有保障。

  元朝初年朝中就分成了两派,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和以许衡为首的汉法派。两派互相争斗,增加税收、官制改革、汉化等问题上各有主张。理财派依赖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推行其主张。而汉法派则以太子真金为支持,反对理财派,主张推行儒家思想。

  阿合马死后,桑哥被杀,理财派备受打击。而太子真金死后,汉法派一蹶不振。当时的元世祖也和明太祖朱元璋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要将江山传给孙子。但是忽必烈比朱元璋要幸运多了。忽必烈的皇太孙铁穆耳非常有才能,长年镇守漠北,足以震慑蒙古宗室,还得到了老臣伯颜的支持。忽必烈不需要杀功臣。

  第四、元朝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不是诛杀功臣

  对于大政治家来说,维持政权稳定运行比其他问题都要重要。而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外族统一中原实行统治的王朝。

  元朝面临的问题是几十万蒙古人统治将近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五千多万各族百姓。元朝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杀功臣就等于削弱了元朝所依赖的蒙古人的势力,对于元朝的统治无异于杀鸡取卵。

  如何在如此辽阔的疆域推行蒙古人的稳定统治是元朝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元朝政府其实相当于古代的各族联合政府,元朝朝堂上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这种政权模式导致了要想元朝的统治稳固,元朝统治者就必须保持蒙古人的政治优势。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本来是就是迫不得已而行之。开国皇帝为了皇权顺利交替大开杀戒。这也就是元朝没有杀功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