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朝灭亡前还有数万禁卫军,他们最后是怎么安置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禁卫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所以大清朝突然之间就没了,对于这些士兵来说,难以接受,骚动在所难免。那么如何安置这支禁卫军,又能派谁来掌管这支军队,便成了北洋政府头痛的事情,稍不注意就闹出了兵变。最终袁世凯思前想后,决定派冯国璋来统领禁卫军。

  晚清时期为了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同时也为了手中能有对抗西方列强的筹码,清政府在军事、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洋务运动改革。然而1894年,拥有现代化武器的清军却在小日本面前一泻千里,甲午战争直接导致轰轰烈烈的改革无疾而终。

  之后清政府继续打造新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袁世凯训练的北洋新军。这支军队虽然实力非常强,但慈禧太后不放心用汉人掌管的这支军队来拱卫京师。于是,一支由满清贵族掌握的新式军队就诞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最正统的清朝“御林军”了。

  因此准确来说,在满清灭亡前后,的确存在这么一支军队,但不是叫御林军。因为在二十四史等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古籍中,并不能找到哪怕一条关于“御林军”的信息,因此管他们叫禁卫军更为准确。

  满清禁卫军,肩负着守卫朝廷的使命,并且需要对皇室忠贞不二,因此这就需要禁卫军绝大多数人为满人。同时为了将其打造成一支劲旅,朝廷还专门给禁卫军配备了当时中国以至亚洲国家仅有的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此外还有数十挺大杀器马克沁重机枪。这样一支近两万人的部队在当时确实是清政府一张王牌,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队伍。

  然而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存在了276年之久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虽然清朝的覆灭让无数革命人士拍手称快,却也留下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清廷的这支禁卫军。它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毕竟这支军队是由满清的八旗子弟构成的,对于大清朝有着深厚的感情,一荣俱荣的道理他们也都懂。

  再加上在禁卫军中威望甚高的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良弼,在1912年初被革命党人炸死,军队中群龙无首。

  冯国璋是何人?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近代“北洋三杰”之一,袁世凯死后,后来更是做到代理大总统。

  而袁世凯之所以选择冯国璋,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冯国璋曾经担任过陆军贵胄学校的总办(类似于现在的校长)。而这个学校是当初清廷为了培养满蒙高级人才而专门设立的。所以说这支禁卫军中有一大半军官将领,都曾是这个学校的学员。

  换句话来说,这些人都曾经是冯国璋的学生,假如由冯国璋担任统领,起码在将领这个阶层是没有多少人会反对的。就如蒋介石在黄埔学生中威望很高一样,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此外由于冯国璋此前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因此,满清王公贵族都认为他是效忠清室,比起其他人,他就更容易被信赖。所以冯国璋接到调令后,只是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因为禁卫军不处理好,会影响北洋政府后续的规划。

  于是他做了两件事,让禁卫军放下芥蒂,甚至变成了冯国璋的亲兵,即便是袁世凯都无法调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高调宣布优待条件。冯国璋承诺皇帝和皇太后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溥仪退位后,仍旧可以住在皇宫不说,还能够每个月得到大笔的生活费。此外禁卫军不会取消,保留原本的编制,军饷也可以照常发,这样一来,禁军内部似乎没有了人心惶惶的现象,毕竟得到优待了,此外他们心心念念的皇室的安危也能保证,自然就不会再轻易起矛盾。

  二、自己与军队共荣辱。冯国璋为了让禁卫军彻底放下心来,用自己的性命做担保,说了一番开诚布公的话。大概意思就是,无论个人调任到哪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此外还提出可以找一两个禁卫军代表出来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可以直接杀了他。

  除了上面两点,冯国璋先礼后兵又说了一些类似威胁的话。比如禁卫军依然还抵制的话,不仅他们的命会不保,可能整个皇室都全部要遭殃,毕竟现在国家不再姓爱新觉罗了。

  禁卫军们再三思考了下,都清楚一个事实,不管怎么抵制,或许可能让北洋政府伤筋动骨,但自己就是案板上的肉,终究他们妥协了。但冯国璋不管到哪,禁卫军就跟到哪里,俨然就是冯国璋的私人卫队。清朝灭亡后,冯国璋将他们编进了北洋陆军第16师,禁卫军也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冯国璋死后,这支禁卫军被张作霖收编了。只不过后来的直奉大战中他们不惜临阵倒戈,誓死效忠直系,投降了直系吴佩孚(冯国璋是直系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