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明代才女冯小青短暂的一生,她留下了哪些诗作?
杭州西湖边,有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墓地。据清初《女才子书》记载,冯小青本名玄玄,字小青,大约生于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岱的《西湖梦寻》中有一篇《小青佛舍》,记述了她短暂的一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冯小青本来是广陵﹙今扬州﹚一个官宦世家的女儿,父亲冯紫澜,是当地有名的儒生。她长得非常美丽,从小就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善于写诗。据说在她十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姑,这老尼姑见冯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唤到身边,念了一大段佛经。冯小青好奇,饶有兴致地听着。老尼念完后,小青就把刚才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老尼姑非常惊讶,把小青仔细打量一番后,对她母亲郑重地说:“这姑娘聪明早慧,但是命薄,最好给我作个弟子,如果舍不得,也千万不要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以活到三十岁。”聪明美丽的小青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当然不会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尼姑作徒弟,她的这番话也不会被放在心上。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后,冯紫澜的一首诗被认为是在讽刺时政,触怒了内阁首辅申时行。于是冯紫澜被流放岭南,家产被抄没,只有十几岁的小青沦为了官奴。
后来,杭州名士冯千秋救出了小青,纳她为妾,一起回到了杭州。冯千秋的正妻特别嫉妒,一听丈夫娶了妾,吼声如雷,怒气全撒在了小青身上。小青无可奈何,只能对她曲意奉承,却依然不能在冯家安身。有一天,冯妻带了小青去庙里进香,小青拜过观音大士,默默地吟出了一首诗: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她表明自己不想西天成仙,但愿观音大士慈悲为怀,普施甘露,使那些本应配对成双的男女终成眷属。冯妻说:“我听说西方的佛有很多,世人却大多只礼拜观音大士,这是为什么?”小青回答说:“因为观音菩萨最慈悲。”冯妻知道是在讽刺自己,就大笑着说:“是了,是了,我也慈悲慈悲你。”
回去后,她就让小青住到了孤山的一座佛舍里,派了一个尼姑和她作伴。并且告诫她说:“不是我的命令,丈夫来了,不能让他进入。不是我的命令,丈夫给你写信,也不能送进来。”
孤山上有宋代林和靖的故居遗址,梅畦竹径,一水千峰,景色十分清幽。但小青独守佛堂,内心凄苦。白日里百无聊赖,只能望着夕阳下的湖光山色;夜里孤枕难眠,听着野寺的一声声钟响:常常是禁不住黯然泪下。她在这首诗里寄托了心中的幽怨: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在孤独之中,小青学会了和自己的影子说话。每当斜阳花际,烟空水清的时候,她就临池自照,对着影子絮絮而谈,好像是两人在一问一答,有人看见就立刻停止。一天早晨,梳妆之后,她走到池边,又对着影子说:“你也是薄命的小青吗?我知道你,你也可怜我吗,假如我含恨而死,你能因为我而现形吗?”喃喃地说了一会,也不知是哭是笑,这情景就像她在另一首七绝里写的那样: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到了晚上,小青面对着孤灯一盏,只能靠一卷《牡丹亭》来打发时间。读着书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她常常废书而叹:“我只当面对春天的美景,只有我会心生幽怨。哪里知道痴情的丽娘,竟然因梦而死,却又死而复生,而最终能够嫁给梦中的人。而我只能去问水中的影子,薄命的人啊,良缘离我分外的遥远。”感叹之后,她写下了这首《读牡丹亭绝句》:
冷雨幽窗不忍听,挑灯夜读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小青在孤山生活不到一年,终于郁郁成病。病情逐渐沉重,到了水米都无法下咽的程度,每天只能喝一小盅梨汁。但她依然细心地梳妆,穿上漂亮的衣服,有时候拥着被子坐着,有时候还听听琵琶。虽然几次晕到后又醒来,但她始终不愿意蓬头垢面地躺着。
有一天,她找来了一个画师,让他给自己画像。画师画了好几回,她都觉得没有画出她的神韵。她让画师拿着笔在旁边观察,而自己或者从容谈笑,或者整理书籍,一会儿收拾衣物,一会儿又替他调弄颜色。画师注视良久,终于又画成了一幅,小青看了,笑着说:“可以了!”
她把这幅画挂在床前,供上梨酒,连着喊了几声:“小青!小青!”大哭一场后就香消玉殒了。
冯小青死时年仅十八,葬在了孤山玛瑙坡。
冯妻听说她死了,立刻来到佛堂,她找到了那幅画和一卷诗稿。正在焚烧的时候,幸而被冯千秋看到,抢出了几页残纸。冯小青的一些诗歌才得以流传开来,后来编辑而成了《焚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