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术是什么样的?从长孙无忌的死可以看出来
从长孙无忌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的董事长,然而,总经理却是你的亲舅舅,那么,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是商业集团不赚钱吗?是某笔投资会亏损吗?不,都不是,你只会关心一件事:你作为董事长,能不能说了算。
长孙无忌兔死狗烹
或者说,是你这个董事长说了算,还是身为总经理的舅舅说了算?下面的人听谁的?
一山不容二虎,两虎必有一争!
公元655年,也就是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他亲舅舅,当今文臣第一人,朝廷的实力派长孙无忌。
唐高宗李治其实应该感恩长孙无忌,正是长孙无忌的坚定主张和支持,唐太宗李世民才选定了李治当接班人。
然而,这份情,李治其实已经还清了,六年了,李治登基六年以来,长孙无忌几乎拥有了作为人臣所能拥有的一切。
尤为重要的是,李治把长孙无忌推出去,替他解决了宗室一派的威胁。
如何对付长孙无忌,李治想到的方法就是掺沙子。
唐高宗李治很会耍弄帝王心术
严格来说,长孙无忌属于外戚集团以及关陇集团领袖双重身份,在朝廷中政治能量极大。
如果长孙无忌不肯配合,那么,李治就会被实质架空。
李治看了看满朝文武,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以及一个支持者。
突破口就是废黜王皇后,把武则天扶成皇后,支持者,则是被长孙无忌排挤掉的李绩。
唐高宗李治借着废黜王皇后一事,发起了试探。
长孙无忌:不行!武昭仪算个啥?出身低微,她配当皇后吗?
褚遂良:不行!坚决不能换掉王皇后!王皇后除了生不出儿子,没犯啥错误啊。
到了李绩这里,李绩回答道:这是帝王家事,您自己决定吧。
李治与长孙无忌,也曾有过蜜月期
这一对比,李治明白了,李绩是支持自己搞大事情的,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伸的已经太长。
按理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不是傻子,他们为什么就不能遂了唐高宗李治和武昭仪的心愿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保护王皇后不被废黜,其实是保护所谓的礼制,所谓的礼制,其实背后是一种潜规则:王皇后的背后,牵扯着大量说不清楚的政治结盟关系。
政治天然就有站队的趋势,你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你就会是那个圈子的潜在敌人。
对长孙无忌来说,保护王皇后,是保护当前稳固的礼制。礼制的背后,捆绑了众多大家族和既得利益群体的实质利益。
反过来想想看,如果武则天成了皇后,那么,武氏外戚就会成为唐高宗李治手中的重要棋子,李治可以用这些棋子,和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展开肉搏厮杀。
长孙无忌老谋深算
所以,武昭仪当皇后,绝不是变一个称谓那么简单,背后是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
很快,李治就让长孙无忌看到了他铁一般的意志,褚遂良被贬官,驱除了长安,去了潭州当都督,随着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一贬再贬,都被贬到了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死在任所。
而长孙无忌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了,需要一个新的理由:污蔑他谋反!
长孙无忌被捕之后,审讯的案宗送上去,唐高宗李治看都不看一眼,就按照处理意见,直接把长孙无忌销爵,流放到了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而死。
有意思的是,虽然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但由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老臣已经被清算完毕,所以,武则天的娘家人武氏家族在李治死之前,根本没有受到任何重用,李治始终对他们严加防范,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权威不受侵犯。
皇后废立,只是一根导火索
而武则天竟也没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有没有谋反?显然不可能谋反,除非他想自己当皇帝,可他又没有霍光那样的实力,就算兴废立,也绝不可能,李治是他一手捧上来的,再打倒李治,既不是长孙无忌的想法,他也做不到。
然而,为了排挤掉长孙无忌,李治仍然使用了这简单粗暴、却百试不爽的政治手段:诬陷谋反。
整治和清算长孙无忌一派的力量,是唐高宗有意识发动的、布置的一次整体行动,对外以及武力方面,他取得了李勣的强力支持,对内,则有武则天和潜在的武氏集团作为呼应。
谁知,长孙无忌衰亡之快,超出了李治的想象。
长孙无忌心里苦,被李治搞掉是他没想到的
长孙无忌死后,李治感到没有了来自长孙家族和关陇集团勋贵们的政治压力,他又换上了温情脉脉的面孔,很快就召回了长孙无忌的子孙后代,回到首都,继续袭爵,然而,这时候的长孙家族早已元气大伤,再也不能跻身于大家族的行列。
唐高宗李治头上的天,终于放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