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怎样的君主能被称为明君?赵光义是明君吗?

  说到赵光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代君主,他是明君吗?赵光义得位不正,斧声烛影的谜团至今仍未解开,宋太祖赵匡胤死因蹊跷,赵光义无疑是有重大作案嫌疑。为了巩固皇位,赵光义先后将弟弟赵廷美和侄子赵德昭、赵德芳逼死。由此可见赵光义的人品很差,但是人品并不是评选明君的标准,李世民、朱棣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他们却都是公认的明君。

  那么明君的评定标准是什么?以下四类君主可以称为明君:统一天下、开创盛世、中兴家国、为盛世奠定基础的君主。我们来看看赵光义一生的功过,就知道他是否为明君。

  一、强夺泉漳和吴越,平定北汉,完成统一大业

  赵光义继位时,泉漳、吴越和北汉还未纳入大宋版图。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五月,管辖泉漳二州的陈洪进入朝拜见赵光义,直到第二年赵光义还没有让陈洪进回去的意思。

  太平兴国三年四月,陈洪进为了保命,只好主动向赵光义上表,献出泉、漳二州。当年五月,吴越国王钱俶迫于压力,也不得不交出吴越国土。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率大军亲征北汉,他派云州观察使郭进驻扎在太原北面,以阻挡辽国对北汉的援助。三月,郭进在白马岭与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带领的援军相遇,郭大侠挥军猛攻辽军,歼敌过万,完美地完成了阻击辽国援军的任务。

  北汉是弹丸之地,没有干爹辽国的帮助,北汉根本无法阻挡北宋的虎狼之师。四月,赵光义率领大军攻打太原,五月初六,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

  至此北宋完成统一大业,赵光义似乎可以凭借统一天下的功绩跻身于明君行列。其实不然,统一大业的功劳要归功于柴荣和赵匡胤。

  当时北宋和北汉的实力差距,犹如足球场上巴西男足与国足的差距,无论是谁做巴西男足的主教练,如果不赢个4:0,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赵光义只有击败更强的对手,才能证明自己是明君。幸运的是,赵光义很快就有机会证明自己,在灭掉北汉后,赵光义没让军队休整,而是挥师北上,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

  二、两次北伐都被辽国痛击,赢得仓皇北顾

  高粱河惨败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二十日,赵光义挟灭北汉之威,向幽云十六州进军。最初战争比较顺利,涿州、顺州、蓟州等辽国守将先后投降,宋军很快推进到幽州城下。

  由于北宋这次出兵是宋太宗临时拍脑袋决定的,宋军的准备很不充分,他们缺乏攻城的武器,因此幽州城久攻不下。

  六月三十日,辽景宗派辽国猛将耶律沙、耶律休哥率领精兵驰援幽州。

  七月初六,耶律沙的援军率先抵达幽州城下,赵光义指挥宋军在高粱河迎战耶律沙,双方激战到黄昏时,宋军凭借人数优势取胜,耶律沙败退,赵光义挥师追击了十多里。

  此时,耶律休哥的援军也抵达战场,他让每名士兵手举两个火把,壮大声势。

  由于交战双方都是精锐之师,因此双方的统帅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耶律休哥让耶律沙在正面战场继续抵抗宋军,自己和耶律斜轸从左右两翼包抄宋军。

  耶律休哥在战斗中身受三处重伤,但是他仍然指挥将士奋勇杀敌,而宋军的主帅赵光义却怂了,他乘坐驴车跑路,结果身中两箭,狼狈不堪。

  双方主帅截然不同的表现极大影响了双方的士气,辽军士气高涨,而宋军像泄气的皮球,辽军追杀宋军三十余里,斩首万余。

  雍熙北伐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收到情报,声称此时辽国皇帝辽圣宗年幼,辽国实权由其母萧太后掌握。赵光义和上次一样,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就武断地认为,辽国此时主少国疑,正是出兵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好时机。

  雍熙三年春,赵光义发起第二次北伐,大军出发前,赵光义决定遥控指挥,他制作好行军阵图,发给各位将领,要求他们按阵图排兵布阵。

  这次北伐宋军兵分三路,最初宋军进展顺利,收复了许多失地。之后东路军由于进军过快在涿州断粮,他们返回雄州取粮后,再次奔赴涿州。

  此时北宋克星耶律休哥带领援军痛击东路军,由于东路军来回奔波,他们疲惫不堪。“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由于东陆军惨败,另外两路宋军也被迫撤退,雍熙北伐再次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两次北伐失利,证明了赵光义不是一位开拓天下的明君,那么他是缔造盛世的明君吗?

  三、治国成效

  完善科举制度

  赵光义在位期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完善了科举制度。

  宋太祖时代,录取的进士人数仅有188人,而赵光义执政时期,总共录取进士1487人。

  赵光义还完善了科举制,将糊名制运用于科举考试,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糊住,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赵光义大规模扩大进士人数,除了招揽人才为己用,还有“兴文教,抑武事”之意,他大大提高了文人的地位。赵光义以文人统治取代了五代时的武人统治,奠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也为北宋的积弱埋下祸根。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

  赵光义比较重视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强调“国家以百姓为本”,因此他非常注重官吏的选拔,严惩贪官污吏。

  宋太祖的小舅子王继勋贪赃枉法,还生吃婢女,由于宋太祖的庇护而一直逍遥法外。

  赵光义继位后,下令将民愤极大的

  王继勋斩首,百姓为之欢呼。

  勇于纳谏

  赵光义非常重视纳谏,他多次下诏,要求大臣们上书直言“所言可采,必行旌赏;若无所取,亦不加罪”。

  赵光义的纳谏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一次寇准奏事,由于言语激烈,惹怒了赵光义,赵光义准备拂袖而去,寇准拉着赵光义衣服的袖子,让他坐下,直到事情得到处理后才让赵光义离开。赵光义不但不生气,还赞赏寇准:“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征也。”

  赵光义还从制度上保证广开言路。他通过定期召集百官商议军国大事、改革登闻鼓制度,亲自审理登闻鼓案件、恢复封驳制度,对于皇帝下达的诏书,大臣如果认为不妥的,可以退回。

  四、结论

  由此可见,赵光义的武功不足,因此他无法以一统天下的功绩入选明君,而他的文治,也未能创造盛世或者为日后的盛世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赵光义算不上明君,顶多算是承前启后的合格君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