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如何评价周邦彦的词?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他精通音律,曾创作出不少新词调。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周邦彦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词作表现出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倾向。而周邦彦却相反,他要求词的格律十分严谨,极度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非常规范。

  如此强调格律的结果显而易见,周邦彦的词注重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其富有音乐美。以至于在当时,上至贵族、文士,下至乐工、歌女,都爱唱周邦彦的词。

  下面这五首周邦彦的词,来品味一下极富音韵美的词:

  《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这首词是根据唐教坊曲改编来的。这个词调最开始就兴起于周邦彦,这首词应是正体,后来也有不少词人根据这个词调进行填词,如南宋吴文英、南宋周密、明末清初尤侗。

  这首词是词人在追忆自己与秋娘的情事。上片写两人初见,下片写分别后独自一人的寂寞凄清,既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又表现了相思的痛苦。

  《关河令》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词牌名“关河令”原名为《清商怨》,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因为曲调大多是哀怨之音,所以叫《清商怨》。此词调以晏殊《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为正体,后来周邦彦以晏殊词中的“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又名“伤情怨”。

  这首词上片写黄昏的羁愁,下片写夜深不寐的凄苦,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萧瑟深秋中作者因人去楼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应天长》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带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词牌名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此调分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长调始于柳永。这首词以回环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发了词人沉郁惆怅的心境。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词牌名又名《念彩云》、《新念别》、《蕊珠宫》,此词调最早见于宋代词人毛滂的词集《东堂词》。这是一首伤离怀旧的词作,通过时空推移,景物变化,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后点出“为萧娘,书一纸”,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绮寮怨》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这首词是周邦彦自创的词调,宋词中仅此一首。上片写津亭送别,下片写别后重逢,全词迤逦写来,触景伤情,情调凄清沉郁,情如流水,自然委婉。

  周邦彦的词调子低沉,比柳永更典雅含蓄。其注重音律和谐,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1853—1892年)在《白雨斋词话》中称赞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赞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