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诸葛亮张飞的家产是从哪里来的?为啥比刘禅还多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仔细推敲一下“扶不起的阿斗”的说法本身就是个悖论,而刘禅似乎成了蜀汉灭亡的替罪羊。既然“扶不起”那就不是主要原因了,刘禅说白了就是个摆设,既然是摆设那就不是决定因素,既然扶不起那就压根不用扶,或者意思意思也就好了,所以蜀汉灭亡的决定因素绝不再刘禅,而是另有他人。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蜀国的国情。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蜀国从上刀下,从国君到平民,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谓的皇家也只不过堪堪吃顿饱饭而已。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三个寻常百姓家就得负责一个士兵的吃喝拉撒还有武器辎重。

  三家养一个兵,七家养一个官,一家只有三口人,蜀汉怎能不灭亡

  七个老百姓家庭就要负担一个官员的所有开支。这里说的家庭可不是一个大家族,而是可怜的三口之家。这是极不正常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和当时所说的“孝子不离父”有冲突了。百姓的日子这么苦,皇帝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当时的国库就是钻进一个耗子进去估计也得饿死在里面。

  刘禅想封赏一个臣子估计也只能是口头表扬居多了。当时诸葛亮的家产都比刘禅的多。说出这句话很多读者可能要为诸葛亮鸣不平,他老人家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都是为了国家过劳死的,怎么可能家产比皇帝的还多,这不是造谣中伤吗?

  其实这种想法源于读者对诸葛亮的误解,诚然,诸葛亮一心为公是一点疑问没有的,但一心为公不必非得家徒四壁。在刘备时期打了大胜仗就会经常封赏有功之臣。我们来看一下史书上的记载。

  当时刘备把西川收入囊中之后赏赐了诸葛亮、张飞、关羽还有法正五百斤黄金,千金银两,还有五千万钱,其它乱七八糟的暂且不算。再来看看蜀汉灭亡时候盘点的明细:金银各两千斤,除此之外一个钢镚也没有了。由此可见,诸葛亮家比国库富裕还是可能性很大的。

  刘备好面子,诸葛亮想立功。这两人这么一弄,蜀汉的国库自然是充盈不起来。根据史料考证,当时蜀国全部人口不足一百万,其中需要养着的人就有十六万。那么这不到一百万人,去掉需要养着的军队和官吏,去掉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剩下的人要养活这么多人吃喝拉撒,负担肯定不是一般的重,难怪老百姓都穷的揭不开锅了。

  “举孝廉,父别居”,正常情况下一家应该是五口人。因为当时不合父母同住是不孝顺的表现。但是蜀国平均一户只有三口人,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年轻的劳动力都已经跟着诸葛亮打仗去了,家里只剩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就是这些人在搞生产,苦苦支撑着前线的补给,苦苦支撑着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理想。

  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也不是一点可能性也没有?历史上不是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么?估计诸葛亮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是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成为背景的一方要么是废物点心,要么就是骄傲自大。可蜀汉的敌人是这样的么?曹魏号称兵甲百万,良将千员,军师谋士更是举不胜举。

  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被投机取巧,怎么可能输掉一两场战役就会土崩瓦解。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啊。诸葛亮肩负着刘备托孤的恩情和众人,自己有想实现在隆中就已经成形的人生抱负,他必须要幻想,幻想自己可以出奇制胜,可以以少胜多,可以以弱胜强。

  结语:但是无情的现实向他证明,这一切都是一厢情愿,都是他构建在自己想象中的空中楼阁。那些孤苦伶仃还在田间耕种的老人,他们怎么能支撑起前线几十万将士的粮草呢?即便勉强支撑下来,那这种消耗战能拼的国地大物博,国力远胜于蜀国的曹魏么?

  蜀中本来是一片沃土,是天府之国,可到后来变成了民生凋敝的盐碱地,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大家可以再想一下这个情景,刘禅不是那个开城投降的无能国君,而是要带着子民奋起反抗。问题是已经饿的直不起腰来的老百姓有力气反抗么,他们多半会希望在曹魏的领导下说不定还可以吃顿饱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