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迎回汉献帝后,他为什么又要迁都许昌?是什么用意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东汉政权摇摇欲坠,董卓被吕布杀了以后,董卓的手下郭汜和李榷犯上作乱,最后汉献帝仓皇出逃,狼狈不堪。建安元年8月,曹操迎回了落魄的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之后曹操灭袁术袁绍等各路诸侯,一统北方,实力雄厚,牢牢地将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做了一件事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那就是在他迎回落魄的汉献帝后,为何舍弃都城洛阳,非要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呢?
熟读《三国志》的朋友想必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答案,曹操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当时都城洛阳并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中。公元193年4月,当时的曹操统领兖州,兖州包含了今天的山东中部和西部,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曹操的势力慢慢向兖州周围扩散,许昌连同周边地区也被曹操占领。出于长远考虑,让汉献帝迁都至许昌有利于自己的掌控。
一旦让汉献帝迁都至自己的地盘许昌城,那么就可以好好掌控汉献帝并利用他的价值。再一个,当时的洛阳城饱受战乱,已经是满目疮痍,做都城有点不合适了。况且洛阳的地理位置不是太好,在洛阳城的西面,是郭汜李榷的关中地区,虽然此二人是董卓的部下,但是实力也不能小看,况且关中还有马超、韩遂等实力强劲者,他们同样能威胁到洛阳的安危。
再看看洛阳的南面,当时是张绣的地盘,虽然张绣的实力不如曹操,但是张绣的背后有个荆州牧刘表,这让曹操有点头疼。而洛阳的北面,是袁绍的地盘,而在这些周围诸侯中,袁绍的实力最强,曹操也最为忌惮,在击败了公孙瓒等人后,袁绍掌控了黄河以北地区,洛阳城挨着黄河,自然也在袁绍的攻击范围之内。而许昌距离黄河间,还有个管城(郑州)隔着,真的发生了战事,也有一定的缓冲机会,可以让曹操有所准备。
相比于洛阳的三面受敌,许昌的地理位置则好得太多了。许昌城三面环山,其南面有大别山、博山等峻岭,西面有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西北面有嵩山,这个位置易守难攻,曹操当时的实力还不算强大,有这样的天然屏障,即便是许昌遭遇偷袭,被攻占的几率也是很小的。如果选择洛阳,曹操不但要花很大的精力抵御,而且还会限制住曹操。
还有就是,许昌城内有许多世家大族,荀彧就是许昌人,定都许昌,再笼络这帮人,自然对自己更加有利,在后来曹操四处征战中,荀彧就留守许昌,为曹操坐镇,自己则可以安枕无忧。
事实证明,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迁都至许昌后,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败吕布,灭袁绍,一统北方,最后与蜀汉、东吴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后来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曹丕称帝后,最后又选择迁回了洛阳,因为这个时候的洛阳,周围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曹氏的力量了,而东吴和蜀汉,虽然是曹魏的心腹大患,但是想要直接打到洛阳,还是不太可能的。
不得不说,曹操的军事谋略还是很厉害的,迁都许昌,为曹氏家族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