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洪武年间为什么会出现大移民现象?

  明洪武年间为什么会出现大移民现象?一般来说,大移民是因为瘟疫、战争、政治、环境等因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洪洞,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历史上属于山西第一大县。所谓的洪洞大槐树,就是旧时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城北广济寺左边长着的一颗大槐树。

  为了组织移民,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给移民人家核发凭照,也就是办理移民手续。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明代那场移民的风风雨雨。

  “移民屯田,开垦荒地”。明朝组织这场大移民的目的很是明确。

  在时光流转中,元代走向末路,各地民不聊生,流民遍野、死者拥路。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揭竿而起。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至至正十年(1350)间,元代共爆发农民起义百余次。天灾加上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

  “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明朝政权建立之后,必须吞下元代社会留下的苦果。

  怎么办?移民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

  山西处于太行山和黄河峡谷之间,北有蒙古,西邻陕西,东接河北,南望河南,属于相对稳固的地方。当黄河以北其他地方战火连天的时候,山西相对安稳,大量流民涌入。山西犹如“诺亚方舟”,成为当时北方少有的经济繁盛、人丁兴旺之地。

  移民输出,山西自然成为首选。

  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朝廷共在山西组织了十八次移民。洪武年间,山西人奉命迁移,多则一年数次,少则三五年一次。永乐年间,山西移民的强度有所减弱,而移民的来源却更加广泛,很多人定居山西不久却也被敕令迁去别处。

  明代由湖广等地前往山西的移民常常是自发行为,朝廷对这种行为多有限制。而山西大量向外输出移民,却属于国家行动,朝廷给移民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统一迁徙。

  老百姓追求有所居、食无忧的生活,已经安居山西,突然要举家迁徙,移民们忧心将来的日子,大多对山西恋恋不舍。

  要背井离乡了,驻有朝官的广济寺还在那里,而自己的家却没有了。广济寺旁边的大槐树见证了移民们的依依不舍,见证了移民们离乡时的哀愁。

  鸟有巢归,而移民们居无定所。参天的大槐树和树上密密扎扎的鹳鸟巢穴,成为移民们的精神家园。

  明朝政权安排他们去了河南、山东、京津冀、皖苏鄂湘、陕甘宁以及晋中、晋北和内蒙古、东三省,远处到了广西,计有五百多个县。

  和西汉、隋唐时代的移民相比,明代山西移民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而明代到底有多少人从山西迁移出去,历史粗心,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推断洪武至永乐的五十年时间里,山西移民的数量、规模绝对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大槐树成为洪洞人、平阳人移民的象征,成为山西移民的乡愁。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迁徙之人只记得自己来自山西,是因为明代的大移民而来到了如今的驻地,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来自山西的哪里。而无论他们清楚与否,洪洞大槐树都还在那,大槐树在移民们心头的分量也还在那,因而后来洪洞大槐树成为了几乎所有山西移民的“根”,大槐树的地位也更加重要。那句“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的说法,如此也变得十分贴切。

  事实上,如今的大槐树已是第三代。最初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与寺庙一样,毁于泛滥洪水。后来在干枯的树干旁,树根又生出第二代大槐树。可惜后来第二代大槐树还是渐渐干枯,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风吹倒。

  大槐树记着从前的沧桑,它的生命不屈。果然,第三代大槐树又在第二代槐树的北边慢慢长成,至今很是繁茂。因为这场移民,明代的户口大量增加,大量荒芜的农田再现生机,北方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世界上最漫长的路是背井离乡,世界上最悲戚的告别是永别故乡。洪洞大槐树,记着从前的风云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