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什么说于禁在曹操诸将中地位最高?证据在这

  曹操手下有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曹洪等曹氏宗族大将,也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还有许褚、典韦等非常信任的猛将,在曹操时代,这些大将中,于禁的地位最高,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是什么呢?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战功赫赫,因其功劳,被封为左将军。但在五子良将中,于禁的地位最高。当然,后来于禁投降关羽,是其一短。

  《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太祖常恨硃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在当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都是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让于禁做先锋,就是断后;而于禁持军严整。曹操曾经非常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派于禁带数十人,带着令书,往朱灵营中夺其军权,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这个左将军倒不是官位很大,刘备也当过,但是这个“假节钺”很厉害,什么叫“假节钺”?

  假为“借”的意思,代表短期内代理,不是真假的意思,比如,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钺为斧钺,一种刑具,专属于君王。

  “假节钺”代表君主出征,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在战时状态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和将领。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而在曹操时代,注意是曹操时代,在“五子良将”中,只有于禁是“假节钺”,张辽也只是“假节”,很明显,“假节钺”的规格高于“假节”。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征孙权,假进节。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太祖还鄴,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

  在曹操时代,曹氏宗族和夏侯氏中,没有人明确被记载为“假节钺”。一般都是“假节”。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曹操时代,只说夏侯惇受曹操重视,没有明确说明夏侯惇“假节”或者“假节钺”。

  《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馀众降。转击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乃假渊节。

  除此之外,《三国志

  夏侯渊传》还记载: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鄴,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以此推知,夏侯渊地位高于张郃和徐晃。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三国志曹洪传》记载: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没有明确说明曹洪“假节”或者“假节钺”。

  至于曹休“假黄钺”,曹真“假节钺”,曹爽“假节钺”,那都是曹操死了以后的事了,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而在刘备时代,只有关羽是“假节钺”,张飞和马超都是“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