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监视萧何?这跟张良有什么关系?
对萧何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阴谋勾结代相陈豨谋反,被萧何与吕后设计诛杀。韩信死后,刘邦特意从代国前线派回一名使者,传旨拜萧何为丞相,并为他设置了500人的卫队以为监视,而这个安排竟然始于留侯张良的建议。
为何刘邦要监视平叛功臣萧何?张良又因为什么跟萧何过不去呢?
萧何对汉朝政治的影响既深且大,他的官爵和地位也随着声誉日隆而步步迁升——从沛县县丞到汉王丞相,再到大汉相国。
公元前196年,刘邦正式将相国之名授予萧何,标志着萧何登上了仕途的顶峰。但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也在此时悄然降临。《史记》载: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戸。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史记·萧相国世家》
公元前196年,代相陈豨举兵反叛。身在京畿、郁不得志的淮阴侯韩信阴谋联合陈豨,里应外合,颠覆汉朝,结果被萧何与吕后设计诛杀。刘邦得知韩信的死讯后,特意从平叛前线派回来一名使者,传旨拜萧何为相国。
朝中群臣以为这是刘邦对萧何戡乱的酬报,纷纷祝贺萧何的荣升。只有故秦贵族召平悄悄地警告萧何说:拜相置卫,其实是皇帝开始怀疑你的忠诚了。
韩信谋反,萧何平叛有功,刘邦为什么还要怀疑他?又是谁向刘邦建议,以拜相的名义安插500卫兵来监视萧何呢?
说起来,刘邦对萧何的猜忌可以追溯到八年前的公元前204年。《史记》载: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史记·萧相国世家》
彼时刘邦与项羽正在河南东部的荥阳、成皋一带展开艰苦的拉锯战。可是百忙之中,他却不断以慰问的名义派回使者打探萧何在后方的一举一动。旁人建议萧何,干脆将符合参军标准的宗族子弟悉数派往前线,有他们在刘邦那儿为质,刘邦的疑心自然冰释。萧何依计而行,果然打消了刘邦的疑虑。
整整八年过去,刘邦的疑心病没再发作,可韩信授首之后,他又故态复萌了!我个人的推断,刘邦之所以对萧何再度起疑,恐怕跟这件事情有直接的关系: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公元前200年,智囊娄敬向刘邦提出了这样一条影响深远的建议:将关东地方的宗族豪强迁居关中,一面充实关中的力量,一面也便于抑制乡土势力,防止叛乱割据。
娄敬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特别举例说明:当初秦末之乱,齐、楚等覆亡六国的势力之所以复兴得那么快,田氏、屈氏等强宗大族居功至伟。对这些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周密的应对措施。
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开始大规模向关中迁徙豪族,人数总计超过10万口。在此之后,关东的异姓藩王仍然不断反叛,刘邦也一再御驾亲征。
可当刘邦的注意力被关东叛乱的烽火所吸引的时候,一个可怕的事实正在悄然成形:在刘邦自以为固如金汤的大后方关中,一股新的宗族豪强势力正在悄然崛起,而它竟然就是萧何和他的萧氏家族。
自公元前204年开始,萧何为了赢得刘邦的信任,将大批的宗族子弟派往对楚作战的前线,战后,萧氏家族因战功而受封者多达十余人。刘邦曾经对群臣说:
“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彼时刚刚战胜项羽的刘邦还沉浸在弹冠相庆、论功行赏的欢乐中,他只注意到萧氏家族的一门忠烈,举族投军,但却忽视了它的势力在战后急速膨胀,俨然已是从龙功臣中的第一大豪族了!
公元前196年之前,所有针对西汉中央政府的诸侯叛乱都发生在函谷关以东,可是韩信发难关中让刘邦警觉到,在他的大后方恐怕也不乏蚁穴溃堤的隐患。
公元前196年的韩信已经是一个被西汉权力高层冷落了很久的边缘人物,竟然还能惊出刘邦一身冷汗,那要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萧何的身上呢?这个西汉政权的二号人物连带他的家族可比韩信的破坏力强多了!
该怎么办呢?萧何在关中毕竟树大根深,如果像处死韩信那样简单粗暴地处置萧何,必将引发关中地区的大动荡。陈豨之乱尚未戡定,刘邦不能腹背受敌。因此他便借着致送相国的名义“附送”了萧何500卫兵,把他监视了起来。
监视萧何,这个主意是谁给刘邦出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是——留侯张良。《史记·留侯世家》载:
留侯从上击代,出竒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为什么要与萧何为难呢?早在刘邦入都长安的时候,张良就曾对他说过: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在张良为刘邦所做的这份战略设计中,他指出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就是叛乱的隐患。一旦叛乱爆发,刘邦所能造成的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复制秦灭六国的战略态势,背倚关中,东阻函谷,以经略天下。而造成这个战略态势的前提就是要牢控制住关中。
因此张良当然不能坐视萧何及其家族的势力在关中无限膨胀。
刘邦送来了相国之名,尽管萧何在召平的指点下摆出辞让的姿态,并捐出大量家财充作军费,但这并未打消张良对他的疑虑。就在韩信枭首的次年,淮南王黥布又反,刘邦再度御驾亲征。病中的张良挣扎着前往曲邮,赶在刘邦出征前向他建议说:
“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史记·留侯世家》
不同于秦朝专务民政的丞相制度,刘邦的相国时常统军出征——在相国萧何之前,公元前204年,刘邦曾授韩信以相国之职,令他统军征伐齐王田广;在相国萧何之后,公元前195年,刘邦又授樊哙以相国之职,令他统军平定燕王卢绾之乱。
这一回刘邦亲征黥布,张良提出让太子刘盈作监军使,密切监视关中驻军的动向,等于暗示刘邦应该提防相国萧何手中的兵权了。这个建议再度引发了刘邦对萧何的疑心病,于是在平叛的过程中,刘邦又像八年前那样不断地派使者回来打探“相国在干什么”了。
到了这个地步,摆在萧何面前选择只剩下两个:要么索性谋反,与刘邦彻底决裂;否则就得自污名誉,主动激起关中百姓对自己和萧家的不满,让刘邦听到关中百姓反对萧何的强烈声音。
萧何最终选择了后者。他发散家人,以贱价大量强买民田,激起民怨沸腾。以致刘邦凯旋反斾的时候,关中百姓拦住御驾向刘邦叫起了撞天屈!那个曾经在关中抚循百姓,数十年如一日的贤相居然为了洗刷功高震主的嫌疑而甘愿沦为百姓口中的赃官。
亲手摧毁自己辛苦建立的口碑与声望,萧何的晚景凄凉,与兔死狗烹的韩信一样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