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明朝前期的功臣大多都死于非命?
明朝中后期,史学家王世贞在总结明朝前期历史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元功皆不利”。所谓“元功”指的就是首功,也就是说,明朝前期的首功之臣均死于非命,无一人能够善终。那么这几位首功之臣都是谁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前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景泰帝时期的“北京保卫战”、明英宗时期的“夺门之变”等。在这四场影响明朝历史事件中,有四位首功之臣,他们本应享受荣华富贵,但却无一善终!
洪武三年,随着明朝政权已经稳固,朱元璋开始封赏开国功臣,其中有6人被封为国公,28人被封为侯爵。在这些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一的居然是个文官,他就是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按照免死铁券的规定,“免二死,子免一死”,但李善长还是没能善终。洪武二十三年,已经76岁的李善长,因胡惟庸的缘故,被朱元璋逮捕下狱。最终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唯有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因娶了公主,没有遭到株连。
1402年,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封赏参与靖难的功臣。其中大将丘福被封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与世券”,成为靖难第一功臣。不过永乐七年,丘福率军北征时,在胪朐河战败而死,也未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