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皇后卫子夫,真的是汉武帝一手策划的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逼死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后悔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西汉的灭亡,与外戚王氏的专权有着直接的关联;但在西汉前期,无论是刘氏皇室,还是勋贵集团,对于外戚势力都是极为警惕,主要的原因,就是吕后。
“外戚”概念的正式形成,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外戚世家》正是以吕氏为开端。吕后执政期间,政绩斐然,史称“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但结果的杰出,掩盖不了过程的罪恶:她残害政敌戚夫人,故意吓傻汉惠帝、方便自己专权,诛杀刘氏宗室,违背“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遗训、大肆分封吕氏,一度危及西汉政权的归属权,更给刘氏皇室带来了惨痛的记忆。
因此,为了避免再度出现后族力量过于强大的情况,其后的几任皇帝在位时,都刻意从民间寻常人家中挑选皇后。
比如代王刘恒之所以被功臣集团迎立为皇帝,弱势的舅氏“功不可没”:“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当初正是由于过于弱小,薄姬才被吕后放了一马;如今他们又因为这份弱小被功臣看中,真让人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则是一位寻常农家女,“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她家穷到什么地步?弟弟窦广国在四五岁时被卖掉,辗转十余家后在山里烧炭,有一次出了事故甚至差点丢命;窦皇后得势后,她的两位兄弟极为低调“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汉景帝的皇后则有两位。第一位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远房孙女,但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个被废的皇后。第二位皇后王娡,在入宫之前曾经嫁给普通农家,后来其母亲测到她是大贵之人,才找了很多关系将其送进了太子宫,得到了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的宠爱,生下的儿子就是刘彻。
我们再看看汉武帝。
汉武帝的首个皇后姓陈,是当初帮助他登上太子之位的姑姑家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但在即位后十年后,汉武帝就以无法生育儿子为理由把陈皇后废除,改立出身贫贱的卫子夫为皇后。
汉武帝立志于打击匈奴、改变汉初数十年的委曲求全政策,但当时的武将阵容并不能支撑他的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一支符合自己理念的军事将领队伍,他慧眼识才,大胆启用卫子夫的弟弟、出身奴仆的卫青为将。后者不负所望,以卓越的军事才华,扭转了汉军面对匈奴屡战屡败的局面。
对汉武帝来说,相对于其他大臣,出身后族的卫青当然更值得信任,何况他还如此杰出、能够支撑自己对抗匈奴的战略。从此,外戚卫家显赫无比,甚至接近垄断了朝廷内外:“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青还,尚平阳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卫家有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三位同时受宠。此外,汉武帝做太子时的近臣公孙贺,也因为有幸迎娶了卫子夫的姐姐卫孺,更进一步成了汉武帝的铁杆亲信。
卫氏家族如此显赫,显然已经与长期以来的潜规则起了冲突,但我们别着急,得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卫氏的荣耀,本质上是由皇权赋予、以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为基础。
随着卫皇后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她的亲情日渐减少,不过得益于卫青、霍去病舅甥俩对汉王朝的卓越贡献,以及卫青低调谦逊、宽宏大量的作风,高处不胜寒的卫氏,地位仍不可撼动。
不过随着霍去病、卫青的相继去世,情况起了变化。
公元前92年,卫家的姻亲、汉武帝的宠臣、时任丞相公孙贺家出事了,他的儿子公孙敬声由于挪用军费被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替儿子立功赎罪,主动请求负责抓捕汉武帝正要缉拿的侠客朱安世。
获得准许后,公孙贺顺利抓到了朱安世。但对方不仅不惊慌,反而嘲弄着说:“公孙丞相,您马上就要祸及全族了!”随后他从狱中上书一封,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埋下木偶诅咒汉武帝(阳石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之一)。
第二年正月,公孙贺被逮捕下狱,其后坐实了罪名,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随后被灭族。到了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因这起案件被连带处死。
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朱安世为什么知道公孙贺的隐情?一系类的巧合,为啥像极了故意做的局?汉武帝为什么如此决绝的杀掉自己的宠臣?
结合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处境,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
汉武帝后期确实有许多新宠,但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地位长期都没受到影响,汉武帝甚至曾经明确向大将军卫青表态,自己绝不会改立太子。他每次出巡的时候,常把朝政委托给太子;回宫后,对儿子做出的决定也几乎毫无异议,体现出了充分的信任。
不过,太子刘据跟父亲的风格完全相反。汉武帝用法严厉,喜欢重用酷吏;而太子则为人宽厚,心怀仁慈。这样虽得民心,但一来担心会影响汉武帝的权威,二来会得罪那些依靠严刑峻法身居要职的官员。
鉴于此,卫皇后经常告诫太子,不应该过于自作主张,而应当投父皇所好。
那么,汉武帝是什么态度呢?从史书的记录来看,他不仅没有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甚至颇为儿子感到欣慰。有一回,刘据劝谏自己不要太频繁对外动武的时候,汉武帝笑着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即:苦差都由我干了,你接班后坐享其成,这还不乐意吗?由此可见,对于父子执政风格的不同,汉武帝不仅毫不介意,反而认为是必要的交替:父子俩一严一松,大棒配胡萝卜,适合不同时期的大汉王朝。
因此,当他听说卫皇后的意见后,“是太子而非皇后”,他认为儿子做的没毛病,皇后则有干涉朝政之嫌。
卫子夫越发受到冷落、提防,正是由此事开始。
在公孙贺、卫伉等人被杀后的那些日子,汉武帝身体长期不舒服,而长安城中恰巧盛行巫蛊之风,跟太子有矛盾的权臣江充决定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以彻底扳倒太子一系。“巫蛊之案”就此爆发。
对于这一事件,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再赘述。最终,被诬陷为“反叛”的太子势力被击溃,全家人要么自杀、要么被杀,仅留下了身处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皇后卫子夫也自尽而死。曾经显赫无比的卫家,至此几乎彻底消亡。
汉武帝为什么对卫氏如此绝情?这一点,从他对待赵婕妤的方式就能管窥一二。
卫皇后年老、李夫人早死,晚年汉武帝最宠信的后宫一度是赵婕妤。在公元前94年的时候,居住在钩弋宫的赵婕妤怀胎14个月后生下一子,汉武帝得知后说:“听说当年尧是怀胎十四个月后才出生的,如今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于是他下令将钩弋宫宫门改称尧母门,称赵婕妤为“钩弋夫人”。这个孩子就是汉昭帝刘弗陵。
在卫皇后、太子刘据还在位的情况下,汉武帝竟然把赵婕妤比作尧母,这等于是把刘弗陵比作尧帝,其中透露出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也是江充等人敢于肆无忌惮迫害刘据、酿成巫蛊之祸的原因所在。
那么,对于这位恩宠一时、堪比“尧母”的钩弋夫人,汉武帝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在挑定霍光为辅政大臣后,他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命人把赵婕妤带进大牢;对方边走边回头求饶,汉武帝却毫不心软:“快走,你不能活下去!”不久后,这位爱妃被下令处死。
过了些日子,汉武帝问身边人:“对于我处死钩弋夫人一事,外面的人怎么评论?”
对方回答:“人们都议论纷纷:将要立儿子为太子,却要杀掉其母亲,哪有这样奇怪的道理?”
汉武帝笑道:“是啊,这就不是你们这些蠢人能搞明白的了。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会混乱,都是因为国君年幼、其母却正值盛年。女主一人独居,就会骄横不法,为所欲为,却无人能够禁止。你没听说过吕后之事吗!”
这就是“子贵母死制”的由来,后来的北魏王朝,严格贯彻了这一思路。而汉武帝之所以如此绝情,原因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吕后。
对于宠爱的赵婕妤尚且如此,早就失宠、却对太子指手画脚的皇后卫子夫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没有“巫蛊之祸”,汉武帝也绝不会容忍卫皇后比自己活得久。他除掉卫氏,是一项苦心经营了许久的系统性工程。目的很明确:强化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