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真相是什么
徐福东渡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历经区区15载,却给后人留下众多谜团,等待着后人揭晓。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徐福东渡这一事件了。此事件最早记于《史记》中,徐福两次越海东渡,带走了大批的童男童女、种子和工匠们,但到头来却一去不复返,音信全无。
虽然从现在来看,徐福去往仙山求取仙药这个事情听起来非常的虚无缥缈的,但是他东渡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的确是有史料支撑的,不仅有着《史记》的记载,另外汉初丞相萧何留下的秦朝竹简也证实了这件事。
并且在中国沿海一带,尤其是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以及日本和韩国地区同样也存在着与徐福相关的各种传说和遗址。
关于这一事件的最终走向民间也有着太多的传说,国内外的学者也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和查证,但最终都没有得出一个十分确切的结论。
徐福东渡是一段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那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的呢?
战乱频繁,迁移避险
因为春秋末年到秦朝统一六国之间战乱一直不断,人数不断减少,人民生活困苦,人们为了逃命纷纷逃向其他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地区。
“大九州说”盛行,海外意识初现
在先秦时期学术思想高度繁荣,“大九州说”更是打破了天地间只有一个中国的理念,给人们描画了一个广阔的宇宙蓝图,这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有着海外的思想意识。
造船技术成熟,技术人员众多
在技术层面上,航海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方士们探索海洋开辟海上交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并且齐国、越国等临海的国家优秀船工和工匠自然也不在少数,这为徐福的远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徐福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敢于冒险,是众多精英中的佼佼者。
秦国财力支撑,秦始皇领海意识的出现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庞大的国力支撑这件事的进行,秦王朝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是秦始皇的目标远大,高瞻远瞩,使得他不惜耗费巨资,资助众多方士,希望开拓海上疆土。
徐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徐福是齐人,是徐偃王的后代,到了秦始皇时期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方士,博闻强记,精通医学、炼丹、气功、航海等技能,并且极富有冒险精神。
徐福能身负多种技能是跟当时的环境离不开的,当时的齐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国,雄踞东方,是有名的航海大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也是当时的文化交流的中心,文明异常发达,正是因为他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经济发达的齐国,深受文化和科技的熏陶,才形成了一个这样独一无二的徐福。
也正是由于他不同于一般的方士,才能获得秦始皇的信任,带着大量的物资和众多童男童女、工匠两次组织船队出行。
徐福东渡的三种猜测
在众多的记载中,很多人为徐福东渡到底是做什么而争论不休,学者们的观点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种。
谋求长生不老药
当时一统天下的秦王朝空前强大,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奇珍异宝和享用不尽山珍海味,空前辽阔的疆土和万人之上的地位,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这些相比终究是短暂的,再怎么细心的保养也是逃不过时间齿轮的碾压,所以寻求长生不老,维持万世统治成为了统治者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再加上身处战国末年,航海活动的不断加强,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向海外发展的趋势已经锐不可当,海上求仙药的虚幻梦想和海上探险的现实欲望纠葛在一起,出现了一大批想要出海寻求探险的方士们,在他们得知秦始皇正在谋划着出海策略时,他们纷纷赶来上书毛遂自荐,徐福正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他或许曾经在机缘巧合下去过所谓的“三神山”,也还记得那些山大致存在的方位,但是,巨额的出海费用和船队牢牢的限制住了他的梦想和脚步。
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只有得到那个人在物力,人力和财力上的资助,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此刻,他的愿望和秦始皇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他的出海计划也被立即批准,徐海徐福也能如愿以偿的出海,寻求仙药。
《汉书·郊祀志第五下》:“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
以寻药之名躲避暴政
因为徐福生长在较为开明的齐国,当时讲究百花齐放,学术氛围和思想方面也非常的自由,当齐国灭亡之后,秦朝统一推行的是残酷的法家制度,极端专制和残酷。
统治者和徐福的道家方式的思想是相悖的,并且原六国的贵族们都非常的不喜欢秦朝,认为他们是“虎狼之国”,刑法沉重,仁义不施。
在这样的形势下,原六国的人们要么就是像张良一样结交勇士,拼死抗争,刺杀秦始皇。要么就是像一些方士一样躲避秦国的暴政,寻求一个桃源之地。
所以徐福就假借为秦始皇寻求仙药的名义欺骗了秦始皇的钱财和“感情”,带着一众童男童女和百人工匠一去不复返,以这种温和的方式对抗秦朝的暴政。
借寻药之名执行“秘密任务”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巡游行活动,刚建立起统一国家政权还不稳定,之前的临海国家燕、齐、越,国土上反叛不断,巡游不仅仅是为了稳定政权,更是有开发沿海地区的打算。
他为了发展海上疆土,曾经从内地向这些领海地区迁移大量的居民,并且鼓励民众定居海疆,建筑港口,以求扩大海上贸易。
秦始皇虽然建立的是陆地强国,但是也对海洋领土也有着急切的向往,徐福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服从了秦始皇的命令,精心的筹划了出海计划。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参照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发布了焚书令,一些人知道了这项命令之后,就开始私下的攻击秦始皇专政。
秦始皇知道了气得不得了,于是就派遣御史去审讯这些方士和儒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依法处理,对这些人实行审问,对其中违背刑法、诋毁秦朝法制、迷惑百姓的犯禁者实行严厉的惩罚,并非盲目的全部坑杀。
《史记》: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事实上,秦始皇对于这些方士不薄,花费了那么多的钱财物资,连个毛都没有得到。不仅没有任何有用的海外信息,有一部分人还在背后诽谤和重伤秦始皇,实在令人恼火。
当徐福再次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秦始皇并没有因为之前方士的事情迁怒于他,并且对于徐福再次出海的理由也是非常重视,再次斥巨资资助徐福的出海计划。
徐姓起源于嬴姓,算是自己人,这也是徐福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脱颖而出得到秦始皇重用的关键原因之一,并且,秦始皇出巡的线路和行程和徐福东游有关,秦始皇在刻石记功中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目标,他把徐福当成自己扩展海上疆域的“梦想代理人”。
并且在送徐福第二次出海的时候搭弓射箭,射杀海上巨鱼,为徐福践行,足可看见他的重视程度。
《史记》: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但是可惜的是秦始皇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之后战乱频发,让人无暇徐福东渡是否找到仙药,是否完成使命?
徐福东渡求仙药很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后人不喜秦朝,觉得秦始皇过于残忍,才故意丑化秦始皇,有意降低他的智商和判断力,将徐福两次出海描述成只知道出海寻宝,寻求长生不老的昏庸帝王的形象,而这里的仙药很可能代指比较珍贵的海上资源。
因为,要寻求仙药的话带一定的武装力量应对突发情况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带上带如此多的、没有丝毫战斗力的童男童女就说不过去了,并且还带有各种工具、种子和工匠们。
所以说,学者们推测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海上移民活动,是获取更多的海洋资源,武装力量可能是为了对抗当地的一些原住民,童男童女是为了繁衍生息,工匠、种子和工具是为了快速建立起新的秩序。
到目前为止,徐福东渡的目的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成为一个悬着的谜团。
当时的秦始皇将目标投向海洋,很可能就是接受了齐国思想家邹衍的“大九州”说和“大瀛海”的理论,是秦始皇构建起自己海洋意识的重要依据,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本是陆上文明所生的秦始皇将目光投射到海洋地区,才能同意方士们带着各种物质探索海洋地区。
徐福东渡这次宏大的壮举,很有可能就是像许多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海外移民的策略,这条道路开辟了通往韩国和日本的航道,多次出海,行程往复万里之多。
可能由于途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导致减员,主力船千辛万苦才到达了熊野浦,在今日本熊野浦也存在着徐福的墓地。
这次远行开创了我国对外科技、文化输出交流的先河,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和工匠们,也为当时的日本带去了众多的工艺,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当时的文明,使他们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所以徐福是功不可没的。
现如今,日本的人民们依旧把徐福作为“耕种之神”“医药之神”来尊奉。
而且,徐福的船队所到之处是以和平友好的心态交往,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客观上说徐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1位到达韩国、日本的友好和平使者,至今日、韩两国还有人自称为徐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