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周勃夺军成功后有没有想过带兵谋反?

  公元前188年8月18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皇太后吕雉去世。后世将吕后和女皇帝武则天并称“吕武”,刘邦死后吕后是中国没有疑问的的最高统治者,司马迁作《史记》以皇帝的规格用本纪记录她的生平事迹。吕后生前掌控国家大权时,压制刘氏,大封诸吕,铲除异己,连自己的儿子汉孝惠帝也郁闷而死。

  孝惠帝死后,吕后又随便找了个小孩当作孝惠帝的儿子立为少帝,继续控制国家。吕后死后,她把长安的兵权分给自己的侄子吕禄、吕产,让他们继续控制汉王朝。

  不过不久齐王刘襄和吕氏家族互相猜忌,终于忍受不了,起兵准备攻打长安。掌握国家权力的吕产就派灌婴去平息叛乱,灌婴把军队带到荥阳之后停下了,反而打算联合诸侯回攻长安。吕后侄子智商不行,被周勃等骗走军权,不久之后汉朝发生了短暂的剧烈政变,周勃和陈平杀死了吕后的侄子,樊哙的老婆吕媭被用鞭子抽死。

  这时,掌握长安兵权的人是周勃、陈平等人,他们最终决定把当时的少帝废掉,不久后杀掉,另立新帝。当他们准备在诸侯王中立一位皇帝时,有人建议立最早起兵的齐王刘襄为帝,但有人却认为刘襄的母亲家族势力庞大,且不善,不能立他,以防止第二个吕后出现。最终能大家认为代王刘恒为人宽厚,年龄大,关键是他母亲薄氏娘家人不错。薄氏最早是刘邦在楚汉争霸时期从魏王那里缴获的,因可怜她才临幸她,可见其地位之弱,而大臣们正是看中这点,立刘恒为帝,他就是开启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剿灭诸吕之后,兵权已经彻底到了大臣们手中。当时的社会虽然没有后来三国、五代等乱世的纲常崩坏,但是战国时期士大夫篡权例子屡见不鲜,早就出现过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先例。既如此,为什么这些大臣们在拥有了如此大权之后,不自己当皇帝,最起码拥立少帝,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群臣完全有理由这么做:

  刘氏对待功臣并不能算是优厚,之前的刘邦杀掉韩信、英布等人,千年间被叹凉薄;若往后看,周勃立汉文帝建大功,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也是不世之功,但是父子二人却又遭到了汉文帝、汉景帝父子二人的迫害----前事有经验,后世未必没有顾虑,周勃等人为何不取而代之呢,何苦自己伴君如伴虎,晚年无善终?

  在对于武将们是否有称帝之心的问题上,其实是不必怀疑的,首先是人性使然,追逐权力是这些人的不变主题;其次在《史记》中对他们的野心也有提及,代王受到周勃等人邀请去长安继承大位,他手下张武等人就曾提到: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

  汉文帝(即代王刘恒)出发长安之前,帐下多数谋士也认为,汉臣都是身经百战刀剑舔血的亡命之徒,本意根本不是当臣子,只是被刘邦和吕后压制罢了。而事实上,谋士们道破天机,而汉文帝自己最初也确实忌惮长安武将,不敢前往。

  不过后来汉文帝手下的宋昌却劝刘恒继续前往,他没有否认这些大臣们的野心,但是他认为,有三大原因导致诸侯不敢自立,所以劝刘恒大胆的去长安接任皇帝位置:

  一、天下大乱的时代已经过去,刘氏称帝已久,外姓已经没有称帝的机会了;

  二、刘邦生前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大家犬牙交错,宗族力量牢固,天下人都惧怕刘氏的实力;

  三、在平息诸吕的时候,周勃等人夺取吕禄、吕产军权的时候,在军队里是打着刘氏的名义去号召士兵们,因此士兵和百姓们虽然被大臣们所控制,但他们却仍然认为这是刘氏的江山,大臣们想造反,人们未必同意。

  而在这三点原因当中,最能打动汉文帝的还是第二个原因。汉文帝继位的第二年正月,大臣们进言让他立太子,汉文帝推辞说“我叔楚王年纪大了,懂得很多;我哥吴王有美德;我弟淮南王一直辅助我,他们不都是储位的好人选吗?”大臣们最后苦口婆心,汉文帝才立自己儿子当太子。汉文帝说这句话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试探群臣是不是今天拥立自己,明天就拥立别人;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出自己与几个刘姓诸侯的亲密,让天下人忌惮。

  一直以来,历史课本当中告诉我们分封制是落后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朝,君王们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考虑。电视剧《朱元璋》中,明太祖要分封九大攘夷塞王,有大臣反对,认为后来必成大患,这位大臣被朱元璋装进袋子里跌死了。其实朱元璋有何尝不知道后世的一些坏处,但是他一直以来最忌惮的莫过于京都的悍将们,并且在临死前几乎诛灭功臣。而九大塞王除了国防因素以外,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视金陵的大臣们,防止他们将来对新皇帝不轨,这个时候大臣们出来阻止,朱元璋杀他也在情理当中。

  而九大塞王实际上也是互相牵制,分为不同势力,如果朱允文没有听从黄子澄、齐泰两个老孺的话去主动削藩,北方的晋王、秦王虽然已经死了,但其后人毕竟是马皇后所出,不可能坐视不理。结果削藩把所有藩镇都得罪了,后来才导致朱棣长驱直入。

  同理刘邦生前自然知道吕后的一些小九九,不然也不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兄弟四人:刘伯、刘仲、刘季、刘交,大哥早逝,刘仲本来封为代王,结果匈奴南下时抛弃封底逃跑,最后刘邦就把刘恒封了过去;刘交是刘邦的四弟,学识丰富,被封为楚王,而之前的楚王分别是陈胜、项羽和韩信,楚地在当时来说非常关键;另一个最重要的位置就是长子刘肥所在的齐国。两兄加一长子,年龄都比较大,翅膀比较硬,互不团结,显然刘邦的分封很大程度上就是准备让他们日后去找茬长安的。

  这样一来,大家才能互相制衡,让自己死后政权稳固。而分封制的好处,对于家天下来说,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