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武则天是害怕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魂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迁都,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到了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以周代唐,并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第二年,武则天更是将关内近十万户居民迁到洛阳,至于武则天将洛阳取代长安的位置,民间也有着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武则天由于在长安的皇宫中陷害王皇后和萧淑妃,甚至残忍地将她们砍掉手脚,装在酒瓮里,迫害而死,萧淑妃临死前还诅咒武则天,死后变成猫也要复仇,这导致武则天一辈子都害怕猫。据说,武则天在梦中多次见到王皇后和萧淑妃,梦见她们“披发沥血如死状”,武则天为此长期无法安眠,只有住到东都洛阳后才好一些。

  对于认为武则天因为这个原因才迁都洛阳,的确有些牵强,武则天定都洛阳是在690年,而王皇后和萧淑妃早在永徽六年(655年),就已经去世了,此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按照武则天的性格,不可能如此脆弱,如果她对梦中的一些情景都害怕到如此地步,那么她也不可能排除那么大的阻力临朝称帝。再者说,武则天即便在洛阳也没有少杀人,如果她真的那么胆小,那么洛阳她也不敢住了。

  也有人说武则天之所以以洛阳取代长安,是为了方便她“避洛阳可以纵情荒淫享乐起见”。这种说法也并不可信,武则天处理问题手段强硬,无论是在平定叛乱还是治理朝政,她都非常有主见,并不一定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何况她如果是为了纵情淫乱,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洛阳都会有人议论,何必多此一举非要到洛阳常住呢?

  也有人说,武则天建都在洛阳,而不是继续在长安,是出于政治需要,她“以周代唐”也属于改朝换代,特别是她的曲折经历,由唐太宗的才人,出家以后又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嫔妃,从昭仪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直至登基称帝,她建立的大周政权,既是对唐朝的延续,又是武周的开始,她即不能与李唐王朝彻底决裂,又不能一直受李唐王朝的影响,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她只有在洛阳重新建立自己的大周的政治中心,减少李唐王朝对其执政的影响。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我们普通人兄弟分家一样,组成一个新家,也会在新的地方选址建所新房子,意思差不多。至于武则天长期居住在洛阳,肯定不止这一个原因,其实,唐高宗李治于显庆二年(657年),就已经将洛阳建为东都了,这主要是出于军事和政治原因考虑的。

  唐朝以来,与东北、西北等北方部族战事不断,特别是唐朝在与高丽和吐蕃发生战争后,洛阳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由于面临东西两条战线,而洛阳则正好处于中心的位置,便于指挥应付各方的军事行动,唐高宗李治就曾长期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来回居住,方便指挥对外的军事行动。

  对于武则天选择洛阳作为首都,应该还有出自经济方面的考虑,由于长安属于古都,虽然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但是也存在人口日益增多,难以满足粮食需求的矛盾。而洛阳处于三河交汇之处,地理、交通都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粮食产量也比较丰富。

  据洛阳尉杨齐哲曾给武则天的奏疏中说:“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行,地当六合之中,人悦四方之会”。从中看出,当时洛阳的条件的确是比长安要好。洛阳在经济和军事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可能是武则天选择洛阳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就曾称赞洛阳说:“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隋炀帝杨广也曾说“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这说明还是有许多皇帝对洛阳的评价都是挺高的,完全具备作为一个都城的条件的。所以,武则天之所以将洛阳作为都城,是从多方面考虑的,既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