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在自缢前下令厚葬魏忠贤?真相是什么
崇祯皇帝为何在自缢前下令厚葬魏忠贤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大明将亡之时,李自成兵发北京城,崇祯皇帝断发割袍,本亲附于东林党的曹化淳却悲叹了一声:忠贤若在,时事不至此。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东林党是一群力挽朝政拨乱反正的文人志士,而阉党则是一帮给皇帝吹耳边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奸邪之徒。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在魏忠贤的阉党被彻底铲除之后,本来打着“重振朝纲”名号的东林党,也并未让大明走向昌盛。由于东林党的文人大多来自工商业发达的东南地区,于是在掌控朝政之后,东林党人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降低甚至取消对工商业的税收,使得东林党人成了江南富贾所攀附的对象。
明朝时期的中国工商业十分发达,反而连年的天灾导致农民连年歉收。不过即便如此,东林党人为了狭隘的地方偏见,仍然执行所谓的“保护”工商业政策,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盐税、茶叶税等多种税收,将国家收入的压力全部压在农业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给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国库连年亏空,更是让让底层的农民阶级苦不堪言,最终起兵造反。
现在来看,所谓的东林党人并不是什么社会良心,反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的窃国大盗而已。对于这一点,当时的太监曹化淳可能会体会更深。太监曹化淳虽是宦官却并非魏忠贤一党,相反是他平反了魏忠贤时期的两千多起冤案。许多受党争牵连的人士从他的手中得救。然而这样一个对东林党有大恩的太监,却在还乡六年之后,被满口道义的东林党人冠上了一个“开城纵贼”之罪。
虽然魏忠贤的阉党确有结党营私之实,但东林党的一群文人也称不上是正人君子,对于一个封建朝廷而言,一个国家的稳定在于权衡在于中央集权,可惜崇祯不懂,他甚至以为灭了阉党就能树立自己的政治威信。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皇帝在自缢前的五天,下令厚葬魏忠贤,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的血书遗诏中留下一句:诸臣误朕也。而当李自成兵临紫禁城时,当年因魏忠贤而被逐出宫去的曹化淳,看着这衰落至此的大明王朝,也只能说一句:忠贤若在,时事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