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曹操得到荆州,想乘势南下,一举夺取江东,却不想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战船,铩羽而归。那么。曹操兵败得利的都有谁,或者说谁是最大的得利者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首先得利的是孙权。曹操得到荆州后,要过江的目标就是孙权,为此他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毫不掩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此江东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而主张投降曹操的人更是占了大多数。鲁肃劝阻孙权的话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他说,江东像我鲁肃一样的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他孙权不能投降,为什么?其他人投降可以得个官职慢慢向上升迁,而孙权投降了,曹操将怎样安置他呢?话是这样说,但要是战败了,孙权的下场会比袁绍、袁术、吕布这三种类型中的任何一个好吗?所以,赤壁之战的胜利,孙权不但站稳了脚跟,稳固了江东基业,从此让魏国只能望江兴叹,而且还成为了孙刘联盟的主导者,从此天下之事,任何一方都要考虑江东这个因素。赤壁之战的前线指挥是周瑜,一直到后来当了皇帝,孙权都说没有周瑜,他这个皇帝就当不上,可见赤壁之战对孙权的影响有多大。这也就意味着孙权的得利。
还有一个人得利,那就是刘璋。刘璋在曹操进攻荆州时曾经派出过使者,还让这个使者张肃带了三百兵,曹操就封了这个张肃一个太守之职。后来刘琮投降,刘璋又派了张松出使,曹操不怎么待见张松。从刘璋这方面来说,这么急忙忙地连续派出使者,名义上是回归到了汉朝廷,但汉朝廷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说不好听一点,等于是投降了曹操。投降了曹操是个什么结果呢?刘琮被封为青州刺史,想去上任不被允许,后来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也不知道他出过什么建议和谋划。刘璋所在的益州重要性无法和荆州相比,刘璋投降,顶破天也就是和刘琮一样的待遇。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结束,如果从建安十七年刘备进攻成都算起,刘璋等于是又安安稳稳多当了三年多“诸侯王”。后来刘备没有杀刘璋,刘璋的私人财产也没有没收,所以这三年多诸侯王算是刘璋赚着了,也算是一种得利吧。
但最得利的还要数刘备。
曹操南下,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只有数十骑逃走。刘备斜出汉津,找到了关羽的水军,又有了一万多人马。接下来,曹仁占领了江陵,荆州的江南四郡归顺了曹操,刘备暂时待的地方是江夏。江夏有个刘琦,手里大约也有一万多军队,从刘表这个脉络上来说,江夏这个地方属于他的。后来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说明刘备要么认曹操任命的官,要么认刘琦,反正荆州没有刘备什么事情。江夏郡孙权也有所染指,刘备能不能掌控刘琦先不说,靠这么一郡之地想在前后夹击下立足实在太难。刘备也知道,所以他的打算是到苍梧去投奔旧友吴巨。假如说没有赤壁之战,刘备肯定不会有江南四郡。后来刘备夺取江南四郡顺利,也是因为曹操的势力已经被隔开,江南四郡失去了求援的希望,否则,刘备那点儿人马很难说就一定能打下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曹操的大军无论是否过江,荆州都没有刘备的立足之地。
这就是周瑜敢不借荆州的底气,也是刘备冒险去京地见孙权的无奈。
再有就是,有了荆州,刘备才能出兵西川。夺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做出的战略规划,这是刘备的立足之本,但恰恰是东吴人也是垂涎益州之地。打下江陵,周瑜准备出兵西川,结果不幸病逝,孙权只得把此事搁置。后来孙权觉得调整的差不多了,又想起来攻打西川,却发现自己隔着一个刘备,只得商量着联合用兵。刘备手下很多人觉得这很合算,差一点刘备就同意了,有一个叫殷观的人说,这样不行,难道我们要给东吴人打工吗?刘备想明白了,就说我家里还没有安顿好,现在不宜动兵,孙权也只好算了,因为他终不能跨过刘备独自攻打益州。后来刘备自个儿去攻打益州了,孙权听说后非常生气,说刘备是在是太狡猾了,竟敢用诈术骗我!其实刘备得益州的脉络很清楚,那就是赤壁之战曹操势力退出了长江流域,打下荆州江南四郡又借到了南郡等于是握有了荆州,有了荆州让刘璋看到了可以借这人之力抵御张鲁,于是把刘备请到了益州。诸葛亮早就给刘备规划好了要夺取益州这块地方,被请入川的刘备可以说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怀,所以刘璋的这个邀请也被看成是引狼入室。所以从头尾两头来说,刘备夺取西川也是赤壁之战曹操失利的间接结果。
当然,赤壁之战曹操失利天下得利的人还有很多,比方说西北以及边陲之地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由于曹操军力的削弱他们又可以独霸一方几年。但不可否认,最得利的还是刘备,他从此不但不用再四处游荡寻求依托,最终还成了一方皇帝令天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