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神武雄壮美名扬!万敌丛中的飞将军:薛仁贵

  唐朝初年,边疆地区很不安宁,一些小国总想趁中原大乱初定、唐朝无力外顾之际扩充自己的势力,获得更大利益。这才有了东征高丽、西拒突厥、吐蕃之战,在这些征战中,一代名将薛仁贵脱颖而出。

  一、匹马单戟入敌阵

  公元644年,唐太宗为准备征讨高丽(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而在全国大规模招募兵勇,这个消息惊动了一个正处在龙困浅滩境遇之中的壮士,他就是薛仁贵。

  薛家祖上曾出过武将,到他这一辈时,虽然已经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民了。但血管里奔涌的还是尚武的血液。薛仁贵从小就臂力过人,喜欢舞枪弄棒,特别喜欢射箭,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本事。长大后,娶了媳妇,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刨食。千里马是拉不好车的,一个未来的名将也是种不好地的。

  土地收成有限,一家人紧紧巴巴的过日子。听到朝廷征兵的消息后,他的妻子对他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现在皇帝准备亲征辽东,求取天下猛将,这正是你大展宏图的机会。”薛仁贵早就不想在家里这样生活了,只是不忍抛下娇妻。现在听妻子这样劝,想想也对,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能让家小绊住了腿脚。于是,来到将军张士贵处,被招为部属。

  645年二月,太宗率领大军从洛阳出发,浩浩荡荡的开赴东北。四月间,行至安地(今辽宁盖县)时,郎将刘君昂所率的一部分人被当地武装包围,冲不出来,眼看就有灭顶之灾。薛仁贵听到消息后,觉得这正是展现自己英勇的机会,匹马单戟,跃入敌阵,杀一条血路直奔敌将而去。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已经把敌将砍下马来,并把敌将的头割下来拴在自己的马脖子上。这份神勇,下手如此得干净利落,吓得那伙敌兵纷纷缴械投降。薛仁贵的名头也开始在大军之中传扬开来。

  但是,这只是救了一个小头领,收服了一群地方武装,真正的征战高丽还没有开始。

  六月,大军进抵安市(今辽宁海城),准备攻城。高丽方面派出了大将高延寿率军二十五万增援,依山扎营,抵抗唐军。太宗派手下将领分头攻击,自己则在一处高山坡上遥望整个战场形势。战斗打起来后,唐朝军队虽然武器先进、战斗力强,但毕竞在人数上处于劣势,而且,敌将高延寿也很懂得行军布阵,一时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唐军进攻受挫。太宗正在暗暗着急,却见一个白衣骑士手握方天画戟,腰挎两张弓,冲入敌阵,大声呼喝,连连拼杀,如人无人之境。原来是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在这场战斗中立下奇功,故意在恺甲外面穿上异于常人的白色长袍,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最高统帅的注意。对他来说,这是扬名的一战,是改变命运的一战,他舞动方天画戟,所向披靡,不断冲击敌军的阵角,把敌阵冲得七零八落,唐军趁机杀入,高丽军大败而退。

  薛仁贵的神勇,薛仁贵的冲锋,都被观战的太宗尽收眼底。太宗问左右:这位白袍将军是谁?却没有人说的出来。派人查问,知是前次单骑救郎将的薛仁贵,更加喜欢。战后,马上召见,赏马两匹,绢四十匹,奴隶十名,并从普通兵士一跃而提拔为游击将军。后来,班师回朝时太宗再次召见了薛仁贵,对他说:我的开国将军们都老了,已经打不动了,这次能得到你这样的虎将,真是让我很高兴啊,并再次升了他的官,后来,到高宗再征高丽时,薛仁贵已经是副将的身份了。

  是金子总要发光,是锥子总要穿透衣物露到外面,想让自己的才能不被埋没,就必须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己。薛仁贵做到了,他一战成名,脱颖而出。

  二、神武雄壮美名扬

  薛仁贵以勇武获得了赏识,从兵士跃升为将军,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更是他进一步大展宏图的基础,在他以后的军旅生涯中,更是以勇武令将士爱戴,让敌人胆寒。

  661年,在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一支铁勒族逐渐强盛起来,首领经常组织人马侵犯唐朝地界。高宗为了安定北方,组织了以郑仕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的征讨大军,远赴天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攻击铁勒。662年二月,大军抵达天山,铁勒族的九个部落也组织了十几万人的武装来应对唐军的进攻。双方布阵于天山脚下,铁勒族选派了三十名骁勇善战的骑士到阵前挑战。他们认为,唐朝兵将生长在中原之地,不擅长马上功夫,想先用气势把唐军震住,却不想他们遇到的是薛大将军。只见薛仁贵飞身来到阵前,张弓搭箭,举手之间,三支利箭已经射向敌阵,三名铁勒勇士一齐跌下马来。少数民族是嗜杀的,但也是特别祟拜英雄的,看到薛仁贵如此神威,看到唐军军容如此严整,不由得害起怕来,纷纷下马投降。这种投降,往往是一种吓呆了之后的本能反应。并不是真的要表示臣服了,而且,铁勒人反复无常,实力弱时与唐朝友好,实力增强就经常骚扰边境,也早就让人觉得厌烦了。所以,薛仁贵不为这种投降所动,指挥大军冲杀,为绝后患,更是把已经投降了的铁勒人全部活埋。接着,继续挥军猛追,直到把剩余的铁勒族人远远的赶到了大漠以北,擒获了头领叶护三兄弟。从此之后,铁勒彻底衰败下来,再也不能对边境构成威胁。由于薛仁贵的神勇,军中广泛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薛仁贵此战,是过于嗜杀了,当时,也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弹劝。但,战争本是血与火的历史,降兵如果遗散等于是在为敌人准备力量,长期关押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粮食(据记载,关羽是不杀降卒的,但水淹七军之后于禁投降的几万人几乎把他吃穷拖垮),也不好过多的责备古人了。

  在这之前的658年,唐高宗征讨高丽,以程名振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第二年,双方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大战,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箭矢所指,无人能挡。接着,又与高丽军在石城(今辽宁庄河)交战,敌阵中也有一个擅使弓箭的将领,连开十余弓,唐军中十多个兵士纷纷倒地。其余人怕了,不敢再向前冲。薛仁贵大吼一声,挥舞方天画戟杀入敌阵,直奔那名敌将而去。而那名敌将呆立阵前,忘记了拉弓放箭,眼睁睁的看着薛仁贵奔到跟前,一把掠过马去。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每临战阵,薛仁贵都是冲锋在前,从不顾及自身的安危。由于他的威武,由于他的勇猛,使他在边疆各族中几乎被传为战神,闻者丧胆。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薛仁贵被贬职。但面对西方吐蕃的崛起、北方突厥的不断进犯,高宗皇帝又想到了薛仁贵,特地召见,先是称赞了他的战功与赫赫声名,也老实不客气的评说了他的过失,又动情的回忆了薛仁贵早年一次救助高宗脱难的经过,最后说道:“现在西方不安宁,北方也战事不断,你怎么能在乡野闲居,不替我分优呢?”薛仁贵本来心里是有情绪的,但听了高宗的这种肺腑之言,非常感动,并且,在疆场上效命也是一个武将的最大心愿,愉快地再踏征程,担任西北地区的驻军统领。

  682年,突厥的一部在今天内蒙呼和浩特一带占城反唐,并进扰北方边境,前锋到达山西境内。薛仁贵率军迎敌,在云州(今山西大同)与突厥军相遇。突厥一方问:“你们的将领是谁?”唐朝的军士高声应答:“我们的将军是三箭定天山的薛大将军!”突厥人不信,说:“你们的薛将军不是被流放到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已经死去了么?死人怎么可能复生?”薛仁贵为证明自己不是冒牌,干脆脱下了头盔,让突厥军观看。由于他在北方打了多年仗,很多突厥人是认识他的,一看果然是薛仁贵,斗志发生了动摇,相顾失色,下马列拜,然后撤退。薛仁贵抓住战机,乘势挥军追击。大破突厥,杀敌一万多人,俘虏两万多人,缴获驼、马、牛、羊三万多头,还有辎重无数,重振了大唐军队的雄威。

  薛仁贵不仅勇冠三军,声名远播,而且,在行军打仗中还很有智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只会东冲西杀的武夫。在征高丽的多次战役中,当许多时候战争进行的不顺利,当别人攻不下来时,往往都是薛仁贵出师必捷。在西北、西南的战争中也是如此,有智谋,有勇气,有机遇,成就了一代名将,也更成为后世之人在野史小说中心向往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