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叫上海?它的简称“沪”和“申”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沪”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都知道上海的简称叫“沪”,但是你知道“沪”的来历还有意思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就在上海,而在之后的历史岁月中,上海形成了独有的海派文化。好像上海这个地方特别能接受西方的新奇玩意,也让上海早早的成为了一座外国人非常喜欢的城市。直到今天,上海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之一。那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上海简称“沪”的来历还有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是一座不需要介绍太多的城市,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大上海的。不过有人好奇,问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不叫下海?还有上海的简称:沪、申都是怎么来的?
先说为啥叫上海。
在较为遥远的春秋战国,现在的上海地区有一大半(含崇明岛)是泡在海里的,主要是上海的主城区。到了汉朝,陆地上的上海区域隶属于治所在吴县(今苏州)的会稽郡。东汉没什么变化,三国时有变化了,在今上海市的最西边,出现了一个叫华亭的地方。一把火烧掉刘备统一大业梦的吴将陆逊,就被孙权封为华亭侯。南朝萧梁时,设昆山县,但县治不在现在的江苏昆山。华亭一直隶于昆山县。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华亭才升格为县,从昆山、海盐、嘉兴三县各割一部分成立。
吴越时,华亭改隶属于治所在嘉兴的秀州。重大变化出现在北宋。
北宋时,华亭县依然隶属于秀州,但上海的陆地面积开始增长,逐渐向东部海域前进,崇明岛也慢慢有了形状。当时的华亭县,以松江(今吴淞江)为界,北属苏州,南属秀州。在松江南岸快要与大海汇合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叫上海务的地名。
务是宋朝的经济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征服酒税,全称是酒务。为什么要叫上海务呢?干嘛不叫下海务?
宋朝的时候,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地名:南岸的上海浦、北岸的下海浦。当地命名有习惯,河流近海的称为下,近源头的称为上。所以上海是上海,下海是下海。
上海酒务设立的具体时间,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由于税收的增长,上海务逐渐繁荣起来。宋神宗熙宁时,上海务已是个繁荣的城镇了。
宋朝海运经济发达,与海外各国都有贸易往来。为了服务海运贸易,宋朝就在上海设立了市舶提兴司,以及榷货场,相当于物流中心。南宋在这里设置了上海镇,辖区主要是今已消失的南市区(2000年并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上海县治就在现在的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汇合处南岸。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元朝并没在上海县设置城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江南饱受倭患,为了防御不知道什么时候蹿上岸的倭贼,松江知府方廉开始修建上海县城。城墙周长九里,有8座城门。上海城外有大濠,潮汐来时就能灌满濠沟,防备倭人进犯,非常的险固。
明清两朝的上海县没太大变化。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海首开商埠。随着口岸的开通,上海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成为英美法租界。然后就是“许文强”来到上海滩,遇到了”冯程程”……
上海地名有了,可上海为什么简称沪,不简称“上”或“海”呢?
沪是啥?其实是渔民用来抓鱼的竹篓子(称为扈),把“沪”插在海上,就会有鱼上钩。
当时的上海有一半泡在海里,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喇叭状的出海口。当地百姓称这种喇叭状为渎,连在一起,就是扈渎。后来可能觉得扈字笔画太多,就改用笔画较少的沪。东晋时,这里就被称为沪渎垒。久而久之,沪就成了上海简称。
上海还有一个第二简称,就是申,这与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关。春申君是楚国贵族,当过楚国丞相。春申君看中了吴国故都姑苏,就向楚考烈王申请,得到吴地为都邑。有意思的是,楚国国都当时在安徽寿春,所以在寿春有一种幽默的说法,说上海是寿县的郊区。
春申君的地盘包括现在的上海西部,来的时候很荒凉。春申君就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清理淤泥,通畅黄浦江。人们为了纪念号称上海建城第一人的春申君,就简称这里为申。只不过“申”作为城市简称,使用率远低于“沪”。你听说过宁沪杭,没听说过宁申杭。
另外,上海还有一个非正式简称——魔都。为什么叫魔都呢?就不多说了,答案自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