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孟获是臣服于诸葛亮的,他为何没在蜀国灭亡时去救援?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孟获的故事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孟获还是非常看重的,当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能力。那么关于孟获,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这个一直都是一个谜。还有就是关于孟获为什么不救蜀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据说历史上的孟获到成都当官了,好像是郎中还是尚书。被孔明七擒之后发誓永远效忠蜀汉,孔明让他继续管理蛮邦,无疾而终。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蜀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国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国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史上有无孟获其人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黄承宗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首先,孟获和南中的势力一定是臣服于诸葛亮的,书中记载,一直到诸葛亮死,南中都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无论他们是出于感恩还是害怕,总之他们确实是服了。但是,诸葛亮一死,南中和蜀国的关系就非常紧张了,因为没人能再震得住他们,再者则是因为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大问题,导致两地之间矛盾激化,这时候南中不造反其实就已经很给蜀国面子了。

  诸葛亮在平叛之后,使用的是“和彝”政策,不在那里驻军,大量使用彝人治彝,并且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引入到那里,这样一来可以稳定当地的民心,二来也可以为蜀国带来一部分的财政支出。

  孟获确实非常服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是个神人,但就算他因为诸葛亮而忠心于蜀国,他也活不到蜀国灭亡的时候,因为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才灭亡。况且,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民族政策开始变得苛刻,它成了一个只知道“取”,不知道“予”的霸道政权,南中各地常常会发生反叛,蜀国不得不两线作战,向南大量增兵防守,最后一任的庲降都督是安南将军霍弋,一直到蜀国灭亡,南线依旧驻守着万余蜀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