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的形象太差还是个残疾人士,为何会被朱棣定为太子?
明成祖朱棣篡位登基后,很快便面临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难题: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将来该由谁继承?换句话说,该选择谁来做太子?本来,这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因为早在他当燕王的时候,便已经确立嫡长子朱高炽为世子,而世子自然是太子的“铁定人选”。
再说,朱高炽天性仁孝、端重沉静,在朝廷内外的风评极佳,不仅让朱棣赞许有加,还是群臣属意的对象。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不过朱高炽也有自己的致命“短处”,那便是个人形象差,而且还是个残疾人士。据历史记载,朱高炽由于喜静厌动,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以至于体型肥胖,行动严重不便,平时需要由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不仅如此,朱高炽的腿还有毛病,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让朱棣很是不满意。
朱棣既然对长子心生不满,自然便给次子朱高煦带来机会。朱高煦不仅相貌颇肖其父,而且勇武绝伦,在武将中威信极高。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曾多次救助朱棣于危难之际,后者感动之余,曾经对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话:“努力吧,世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见《明通鉴·卷十三》)这被很多人视为朱棣属意由朱高煦接班的信号。
所以等到朱棣登基后,在选择由谁来做太子的问题上,陷入长久的困惑之中:出于宗法礼制约束,自然要选择朱高炽做太子;但出于私心偏爱,朱棣更倾向于立朱高煦为储君。正当胜利的天平向朱高煦倾斜时,大臣解缙只说了三个字,便让朱棣醒悟,并坚定其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那么这究竟是那三个字呢?
其时,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将支持朱高煦。永乐三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突然想起一人,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棣恍然大悟,与解缙相视而笑。最后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昭告天下。
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当时朱瞻基正受到朱棣的喜爱,而且朱瞻基年少不凡,英姿飒爽,比其父英俊的多。而且朱瞻基长相非常像祖父朱棣,英气果敢颇肖祖父,见事明,能力强,是朱棣孙子辈中最优秀的一个,所以深得朱棣的宠爱。
朱棣为培养皇孙,不仅亲自帮他挑选大儒做老师,在远征漠北之际也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教授他领兵作战的技巧,并锻炼他的勇气,喜欢得不得了。朱棣因为喜欢皇孙,对长子“另眼相看”,自然地也增加了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机会。为了这位好圣孙能继承皇位,朱棣就坚定了立朱高炽太子的决心,以方便立朱瞻基为隔代继承人。
朱高炽在永乐二年(1403年)被指定为皇太子,朱瞻基也在永乐九年(1411年)被朱棣正式立为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