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见到秦始皇各说了一句话!窥见其成功的必要因素!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分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第五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而在这次出游中,项羽刘邦恰好都目睹了秦始皇的风采,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我可取而代之;而刘邦不无羡慕“嗟乎,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生就应当这样!
这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他们后来都成为秦帝国的掘墓人,这段经历也为他们打上神奇的色彩。
一个被称为西楚霸王,开头有多绚烂,结束就有多悲壮,终失一代霸业。
一个成为大汉开国皇帝,楚汉相争,屡战屡败,却也屡败屡战,终成一朝帝业,开一介布衣逆袭当天子的先河。
而通过他们的话我们也得以一窥他们的性格。要知道,项羽叔侄身负人命,时在逃难,说出这样的话,那可不只杀头这么简单,秦时律法苛刻,对秦始皇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话,那是要夷三族的。所以他叔叔项梁听了,赶快唔住他的嘴,因为说出这样的话,要是被人举报,是要被夷族的。不过,却也让项梁对从小他拉扯大的侄子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项羽从小就志向高远。
而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这可不是什么官,只是一个吏,家里还要靠自己种地,才能过日子。在那个时候可还没有流行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场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道出了心里的不甘,羡慕和向往。所以等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代的洪流来到,刘邦的不甘便随着时代的洪流裹挟向前。
可以看出两人都志向远大,不甘平庸。但仅仅志向远大,也是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可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还得看时代的进程
起义前的项羽虽说是名门之后,但此时已经成为流落他乡的亡命之徒,哪里还说得上取秦始皇而代之呢。
而刘邦因押着九百多号人服兵役,路遇大雨误期,按秦法都要砍头,只能逃亡在氓荡山,离他的“大丈夫生当如此”相差十万八千里。
等到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叔侄杀郡守举义旗,刘邦杀郡守而被拥沛公,此时,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到来。
所以说一个人的一生要想获得成功,他得抓住两个平台,第一个是时代的平台,这个是决定性的,第二个是个人的平台。
比如秦末各地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纷纷起兵响应,有如星火燎原,这就是时代的平台。
比如项羽,祖先在楚地世世代代为楚将,名望很大,一呼百应,这就是个人的平台。
比如刘邦,被拥立为沛郡的郡守这也是个人的平台。
而项羽刘邦他们都抓住了,终成一代人王。